李纨是荣国府的少奶奶,李纨喜欢梅花,却不喜欢妙玉的为人。因此李纨借口惩罚宝玉,要他去拢翠庵向妙玉讨要一枝红梅插瓶。按理说她与妙玉没什么交集,她说厌恶妙玉。也许是妙玉孤傲的性格让她生厌。众人都说罚得又雅又有趣,宝玉也十分乐意。
李纨不理解甚至厌恶妙玉。自己不敢去向妙玉要梅花,并且命人跟着。黛玉连忙说不必,有了人反不得了。虽然接触不多,但黛玉对妙玉难以捉摸、难以相处的性情了如指掌。黛玉理解妙玉,更理解贾宝玉,她们的精神追求有相交之处。黛玉知道,宝玉自己去,属于知己相见,如果有外人跟着,妙玉就不一定给了。林妹妹已经不吃醋了,如果是原来她必定跟去。她认识到自己的命运掌握在别人手中,不得不低下她那高贵的头。
果然宝玉马到成功,到那就求来了梅花。也表明大家都清楚宝玉与妙玉的关系非同一般。湘云、黛玉两人都说外头冷,心疼他,让他吃一杯热酒再去。于是湘云执壶,黛玉递杯。看来他俩是真正发自内心地关心爱护宝玉。热情得有点让宝玉生厌。湘云还说:你吃了这杯酒,将来加倍罚你。宝玉一定觉得好幸福。生命里的幸福大抵如此,跟自己心仪的人在一起,完全没有世故跟心机,一派天真烂漫。湘云和黛玉本应该是宝玉的良配。可惜造化弄人,最终宝玉的身边没有她俩的位置。
按照湘云提议,让宝玉作《访妙玉乞红梅》。宝玉的诗又被黛玉评价不高,所谓平平、凑巧。其实他的那首诗,虽然可能不比宝琴的好,但是至少不比岫烟和李纹的差。但是贾宝玉最懂得怜惜女儿,无心与女儿们争高下。在姐妹们面前他甘心退让。他在参与,更是在欣赏、在陶醉。黛玉宝钗的诗他见得多了。宝玉发自内心地觉得女孩比男孩优秀,他要代表天下的男子赞扬女孩子,宝玉的这种心理,须得细细揣摩。
无论是黛玉还是李纨,都对宝玉高标准要求。尤其是黛玉,评价宝玉的口气和贾政游大观园时评价宝玉的口气竟然惊人的相似,什么平平之类,可是政老,黛玉舅舅的口气。不管是游大观园,还是芦雪庵诗社,还是往回诗社的宝玉垫底,其实宝玉的诗并不是很差,至少不是最差的。
大家知道宝玉良善,尽让女孩,就都拿他开涮。再说这些女孩子都是爱他的,都希望他成器,就屡屡刁难他。贾宝玉虽然落第,却欢欣雀跃。宝玉永远都不会觉得自己超过她们。在他看来,只要此生和她们在一起,永远垫底也无所谓。
贾宝玉这种心态,颇似西方现代文明的贵族气质绅士精神,尊重女性赞赏女性,这是一种健康的价值取向。古代中国曾经有过贵族气质,但是被孔孟之道程朱理学腰斩了,男权社会的畸形发展扼杀了女性,而西方文明培育出尊重女性的高贵气质。《红楼梦》是伟大的,它传递的思想信息,是先进的,至今依然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