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道这6项就明白该怎样读懂一首古诗老街

老街味道

-09-:47诗人,中华诗词学会,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节妇吟》不是用来夸奖节妇的,这是张籍为了拒绝李师道的一封信。李师道可不是一位善男信女,就是他遣刺客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裴度。搞不好张籍会有杀身之祸,因此他为了不让他难堪,因此写了一首《节妇吟》。不仅没有得罪李师道,后来李师道兵败被杀,张籍也没有受到牵连。

杜甫秋兴八首

杜甫被后人称之为:“诗史”,他的诗多需要根据其经历与时局变化来理解。例如秋兴八首之一: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弛。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听说长安的政坛就像一盘未下完的棋局,彼争此夺。反复不定,反思国家和个人所经历的动乱与流亡,有说不尽的悲哀........这是杜甫在夔州时对于时局国运的感叹。

五、对比着看

同一个作者不同题材不同时期的作品可以对比着看,例如杜甫年轻时的诗和年老时的作品;

同样流派的作品对比着看,例如王维、孟浩然、储光曦等山水诗;王昌龄、岑参、高适等边塞诗。

同一时期的作者可以对比着看杜甫的《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要和当天其他人写的一起看,当时高适、薛据、岑参、储光羲均登大雁塔,每人赋诗一首。

六、多重语境与寄托

1、有意的寄托

王沂孙《天香·龙涎香》

孤峤蟠烟,层涛蜕月,骊宫夜采铅水。讯远槎风,梦深薇露,化作断魂心字。红瓷候火,还乍识、冰环玉指。一缕萦帘翠影,依稀海天云气。

几回殢娇半醉。翦春灯、夜寒花碎。更好故溪飞雪,小窗深闭。荀令如今顿老,总忘却、樽前旧风味。谩余熏,空篝素被。

南宋灭亡后,南宋帝后陵墓被盗,遗骸都被遗弃在草丛之中埋葬。唐珏、王沂孙等人结社填词,以咏物为名,其实是抒发亡国之痛。这首词既是代表作之一,似乎是咏香,隐喻寄托的是故国之思。

2、多重语境与王国维的三重境界说

晚清谭献的《复堂词录序》

......而后侧出其言,旁通其情,触类以感,充类以尽。甚且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

西方文学理论也和前人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处。就是说一个文学作品写完以后,只完成了一半,另一半需要读者来完成,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他们甚至会联想到作者都意识不到的内容。

例如王国维的三重境界说,他从晏殊、柳永、辛弃疾作品中品出了人生三种境界,王国维认为只是”自己“看出三种境界,并没有说作者一定有这三种境界,因此王国维说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注:蝶恋花作者有欧阳修、柳永两说)

结语、代入感

如果喜欢作诗,一定要有代入感,假如这个题目我来写会怎样表达,古人作品里的这个意象是否有更好地代替,诗句里的这个词语或者句法如果是我自己,敢不敢拿来用。

例如上面举例的“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因为是杜甫的诗,今人读起来会觉得有什么不对,但是现代人作诗用此句法,很可能会被不懂的人指责逻辑混乱。

老街味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2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