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暗香盈盈春谷寒,古梅花观正当时

白癜风能冶吗 http://m.39.net/pf/a_4793212.html

“越娥红泪泣朝云。越梅从此学妖颦。腊月初头、庾岭繁开后,特染妍华赠世人。”腊月已过大半,吟诵着晏殊这首《瑞鹧鸪·咏红梅》,有关红梅的多姿美态一幕幕涌上脑海。在湖州虽然没有词中庾岭的漫山繁花,却独有一处清幽之地可以一赏红梅,这便是南郊的“古梅花观”。

“古梅花观”地处湖州城南金盖山桐凤(云巢)坞上,据记载嘉庆元年(年),道士闵苕敷入金盖山,建纯阳宫,由于周围梅林环绕,故额曰“古梅花观”。虽然这“梅花观”建成至今不过余年,然而若从东晋时期,隐士何克正于在此避世筑读书堂,这里的历史便有余年。想来不论是避世隐居之所,还是道家修行之处,这“梅花观”的清幽一定是自古有之。

我去“古梅花观”的那天恰逢下雨,车子一路由城里驶向金盖山,耳边的嘈杂声越来越少,随着高楼在车后渐行渐远,取而代之的便是满目的清脆,这一下就让我静下心来愿意去感受这趟自然之旅。

车至“古梅花观”前,一排红墙黑瓦的古建筑于山林之间乍现。道观正门匾额上书“古梅福地”四个楷书大字,笔法老练却不露锋芒,尽显无为。纵观这“古梅花观”虽是近年重修一新的,但是有着斑驳庄严的香炉、褪去朱漆的大门、通幽之处的上山小径以及房前屋后的参天古木,这里该有的古朴沉静还是有的。听风、观雨、忘尘就在此刻。

来到这清静之地,除了感受氤氲气息,更为重要的便是赏那一树山间红梅。不同于漫山遍野的梅花满目,“古梅花观”前的梅花只有大殿前的几株。虽然在数量上谈不上壮观,但在古朴建筑的衬托下,梅花多了几分灵气,仿佛站在此处赏梅,可以让人忘记周遭的时代。

去的时候时节稍早,梅花并未全开,梅树姿态遒劲,云遮雾绕间,有些仙风道骨。在梅树之上满枝都是点点紫红的花苞,花苞饱满,似乎蓄势待发,只为了盛开一刻的精彩。远远看去,这待放花苞犹如漫天的紫色星辰点缀于梅树之上。

近观这古韵红梅,在苍劲的枝梢欣然绽放,淡黄色的花蕊在层层花瓣包围中尽显娇羞可人。梅花美的不妖艳,正如盛开时的阵阵清香。她的花朵虽迎寒风而开却傲然摆动,风越烈似乎花越挺拔。观花之时,偶见一枝头,花开并蒂,这也算是梅花给予的馈赠。

观梅之时,我看见梅树之下有一块太湖石,上写有“观”字,一侧则画有一朵梅花。花开正盛之时,远看这石头,在满枝梅花掩映之下动静相宜,妙趣横生。

小雨淅沥,落于梅花之上,花间挂上了剔透的水珠。而这水珠似乎也被梅花的清雅所迷,一旦挂上便不舍落下。绽放的梅花得到了雨露的滋润,一洗风尘愈加娇艳欲滴,而未开的花苞则是在雨滴的包裹下变得晶莹不少。

如果说,粉色的梅花是为这个枯燥的冬日带来活力,那么绿色的梅花呢?虽然不是第一次看见绿梅,但是在这“春谷梅隐”旧时胜景之中遇见便别有一番味道。绿梅又名“绿萼”,虽然颜色没有红梅俏艳,花瓣稍显单薄,但是独有一股清丽。

赏梅之时,雨越来越大,似乎在催促我不该再打扰这清静美景。一朵梅花被雨打落,刚巧又落入青石板的水坑之中。又一滴雨水落下,泛起涟漪,这落梅随着来了最后一次摆动。我将这梅花轻轻捡起,重新放在梅树之下,花朵的最好归宿不就是“化作春泥更护花”吗?

正当转身欲走之时,又一阵山风吹来,吹响了“古梅花观”前香炉的铜铃,更带来了缕缕梅花的清香。细雨归鸿,青山正当寒时,意想不到的便是来时浑浊味,走时暗香盈盈。

(图文内容源自南太湖号啊哦粽子糖,作者仲正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4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