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州福清市石竹山景区脚下
魏孝龙经营的福清番薯丸工艺馆
每天都吸引各地游客或侨胞前来品尝
魏孝龙是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福清番薯丸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年以来,他成立公司创新制作工艺,成功申请10多个国家专利,推动番薯丸的产业化,把番薯丸这种乡土美食推向海内外。
开展3年市场调研
只为推广家乡美食
番薯丸
福清人耳熟能详的美食
番薯丸资料图
番薯去皮、蒸熟后揉捻均匀做皮
根据个人喜好
加入瘦肉、包菜、紫菜等馅
揉搓成团
可蒸可煮可炸
各有风味
朴实的乡土美味
是福清人记忆中最初的味蕾刺激
番薯丸资料图
今年54岁的魏孝龙,是福清市东瀚镇人。他说,自己与番薯丸颇有渊源,曾祖父曾做过番薯丸生意。
年的一天,回到家乡的魏孝龙尝到了母亲端来的番薯丸,儿时的记忆瞬间涌上心头。
“现在的年轻人都不会做番薯丸了,以后也很难吃到了。”家人随口说的一句话,让魏孝龙深有感触。
“祖上曾靠番薯丸发家,我不能让技艺在这一代丢失。”魏孝龙萌生了一个念头——能否把番薯丸这种乡土美食,带上产业化的道路?
为此
他和爱人余红梅
开启了3年之久的市场调研
他们背上番薯丸
走访了北京、上海等20多个城市
参加各种展会、美食节
交了一堆的朋友
让他们品尝这种独具福清风味的美食
在这个过程中,魏孝龙发现,对于在外闯荡多年的福清乡亲来说,这番薯丸不仅是一种小吃,更是一种乡愁的味道。
思虑再三,魏孝龙成立福建省众道发展有限公司,着手福清番薯丸制作工艺的传承保护工作,推动番薯丸的产业化。
创新制作技艺
打造番薯丸品牌
魏孝龙打造的
“融万安”福清番薯丸品牌
成为福清地瓜美食的一个文化标杆
闻名全国
在福清番薯丸工艺馆
魏孝龙指着晶莹剔透的番薯丸说
“融万安”最大的创新
便是对外皮的改造
“原有的番薯丸外皮,经过一段时间或长时间运输后很容易脱落,容易失去古早味。”魏孝龙说,要让番薯丸飞向海内外,就必须解决外皮问题。
为此,魏孝龙夫妇不断走访老一辈人,向他们学习制作技艺,并且经过数百次的揉捻做皮实验,成功解决番薯丸易脱皮的难题。同时,魏孝龙重新设计外包装,将番薯丸打造成为福清文旅的伴手礼,成为当地政府接待活动的特色美食。
“融万安”福清番薯丸一上市,就受到在外地打拼的福清乡亲的认可,高峰时每天可出售1万多粒番薯丸,并长期供应聚春园、融侨等星级酒店。
魏孝龙说
福清是著名的侨乡
他要坚守创业初心
让全国各地以及海外的福清人
都能吃上家乡地道的番薯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