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平县八柳村党建引领选准优势强产业

防治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50218/4580459.html

天眼新闻

-11-:35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官方帐号   黎平县孟彦镇八柳村是黔东南州政协帮扶村。近年来,在省州县三级政协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州政协直接帮扶下,八柳村党支部认真践行产业革命“八要素”,采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绿壳蛋鸡养殖,走出了一条集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扶贫路子,让绿壳蛋鸡变“凤凰”、绿蛋变“金蛋”。   年,八柳村鸡蛋日均销售量基本稳定在1.7万枚左右,年产值达万元,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6万元,带动户贫困户年增收元。年,通过出售鸡苗、鸡蛋、鸡肉、饲料等产品,八柳村绿壳蛋鸡产值近万元。

八柳村养殖基地养殖的绿壳蛋鸡(李思瑾/摄)

 选强“头羊”组建“创业团队”   “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   年底,八柳村在外打拼多年略有成就的村民刘定朝准备返乡创业。彼时,正逢村级组织换届,孟彦镇党委经多方考察,确定刘定朝担任八柳村党支部书记。他上任不久就组建村级“两委”班子,在省州县三级政协帮扶干部的帮助和支持下,挑起了脱贫攻坚的“大梁”。   八柳村地处孟彦镇西北部,辖7个村民小组户人,耕地面积亩,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5亩,是一个典型的人多地少、种植业相对落后的贫困村。面对这个“薄家底”,如何盘活有限的土地资源发展产业,成为摆在刘定朝带头的“创业团队”面前的一道难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村支书刘定朝、村主任石德志、驻村第一书记曾淑玲“三人组”把眼光瞄准环绕村子的山林,准备利用丰富的林业资源发展林下养殖经济。经过开座谈、访农户和规划,最后三人一致选定养殖绿壳蛋鸡。说干就干,村干部带头投钱,群众跟着集资,村集体将筹到的12万元全部投入新组建的八棵柳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过土地流转等“三变”模式,历经半年苦战,建成占地亩的绿壳蛋鸡基地。年10月,基地试养了多羽鸡苗。   有创业经验的刘定朝,主抓市场;有种养殖经验的石德志,成为技术支撑;驻村第一书记曾淑玲,则发挥协调沟通优势。“一个好汉三个帮”,在三人的联手合作下,合作社发展持续向好。   村企合作念活“山字经”   八柳村终于有了自己的养鸡产业,但还存在规模小、带动力不强,基地后期相关配套设施还缺口大量资金的问题。   正当急需帮一把、扶一程的关键时刻,省州县三级政协部门“雪中送炭”,帮助协调财政扶贫资金69万元、州政协扶持50万元、东西部协作资金万元,全部投入到绿壳蛋鸡养殖和配套建设中来,目前八柳村已配套建成2个脱温场。   火车跑得快,要靠车头带。发展资金的合作社和贵州牧镜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强强联手,合作成立了贵州黎平牧柳农业有限公司,刘定朝当选公司法人,其他村干部在这个公司都有任职。   

八柳村村民正将包装好的绿壳鸡蛋逐一装车。(李思瑾/摄)   “我们不为别的,‘利益联结’为的是创造更多价值,为贫困户带来更多收益。”刘定朝说。   合作方式明确公司以技术和市场入股、合作社以扶贫产业项目资金和组织管理入股、贫困户以“特惠贷”、自筹资金或者土地租赁入股,最大限度确保贫困户以现金“零投入”加入到合作社。合作社根据经营情况,扣除生产经营成本后,纯利分配按持股份额进行分红,70%分给入股社员,20%用于合作社扩大经营规模,10%提留为村集体资金,实现公司、合作社、贫困户、非贫困户四方受益,有效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   “借网出山”土鸡变“凤凰”   “品质是一个产业的灵魂,打响品牌,拓宽销路,我们的产业才能更好更长远的走下去。”刘定朝表示。   为提高绿壳蛋鸡和鸡蛋品质,公司创立了“五个统一”,即统一鸡苗、统一防疫、统一管理、统一饲料、统一销售。截至目前,公司已引进3种品种共5.3万羽鸡苗,成活率95.5%以上、绿壳率70%以上。同时,公司还在鸡苗脱温期间统一进行马立克、新城疫、传染支气管炎、传染法氏囊、鸡痘、禽霍乱、禽流感7道防疫程序,大大提高鸡苗免疫能力,且防疫药品全部采用中成药制剂,从根本上杜绝激素、抗生素药品,为后期管理和增加效益夯实了基础。此外,公司还建立可视化远程终端管理体系,在各个养殖点安装视频探头,提高科学喂养水平,强化绿壳蛋鸡产业品质,全力打响全生态“牧柳”品牌。   年11月,八柳村又建成了黔东南州第一家生态饲料加工厂,带动贫困户户参与发展。同时,八柳村大力推广蔬菜种植,向群众收购蔬菜、玉米等农作物用于饲料原材料加工,以解决农产品销售和饲料配送问题,实现全生态“牧柳牌”绿壳蛋鸡养殖,强化利益联结机制,村企合力做强生态养殖产业链。   “我们要打通绿壳蛋鸡产销最后一米!”   为实现目标,刘定朝带领八棵柳合作社与贵州牧镜源生态农业公司开展合作,利用旗下33家超市的资源优势,直接将产出的绿壳鸡蛋纳入超市专柜销售,打响了有机绿壳蛋鸡品牌,仅年绿壳鸡蛋便实现销售收入10.2万元。   目前吗,黎平牧柳农业公司与贵阳欣美汇公司、杭州下城区蚂蚁兄弟农品公司等企业签订了超万枚绿壳鸡蛋和6万羽绿壳蛋鸡的销售合同,并充分利用名现有合作企业会员,将绿色、有机绿壳鸡蛋产品与会员的高端需求衔接,打入城市的“月子中心”,满足城市高端定制需求,抢占了高端市场,打消了合作社和农民销售顾虑。   目前,八棵柳合作社的养殖项目不仅覆盖了八柳村的56户贫困户,还辐射带动了周边的岑湖、宝霞、白岩等村的户贫困户发展养殖。   如今,八柳村的绿壳蛋鸡产业之路越走越宽,农民的腰包慢慢鼓起来。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马红梅

通讯员黔组尔   编辑孙蕙   编审付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5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