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为月明素光暖“我在这里等你”系列之“我在这首诗词里等你”——冬语(26)
冬寒中傲雪红梅,自古就是文人墨客笔下之聚,心之所向,苍茫萧瑟,万物皆休的寒色中,只一点红梅燃烧着诗词与诗人的情怀,让寂寞的冷色里有着一点精神,这点精神是冬色中的倔强,更是诗人赋予岁月的情长。
在苏轼诞辰年之际,我先是斗胆用拙笔浅析了他的那首“古今梅词第一”的《西江月·梅花》,欣赏了他那笔下无梅全是梅、心有朝云去飘去的绝妙之词,不得不诚服他的笔墨功力,更泪湿于那份怀伤的情重,可谓笔力透纸背,情深落纸端。
梅花,在浩如烟海的诗词作品中,有着独属于它的一方天地,也有着它独特的丰富意象。那不与百花同的品格,不论是在王安石的诗作中,还是在陆游的笔墨里,都有着笃定的人格指向,而我们东坡居士更是爱之极深,他有多篇咏梅的词作,可见他对梅之品格的向往。
透过寒梅而及人,苏东坡自己又何尝不是梅花在世间最好的代言呢?人品如梅品,人格如梅格,这恰如他笔下的另一篇咏梅之佳作《定风波·红梅》。
好睡慵开莫厌迟。
自怜冰脸不时宜。
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
尚馀孤瘦雪霜姿。
休把闲心随物态,何事,
酒生微晕沁瑶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吟咏,
更看绿叶与青枝。
不要厌烦贪睡的红梅久久不能开放,只是疼爱怜惜自己冰清玉洁又娇羞美艳的容颜,与这百花凋敝的时节不合时宜。
红梅偶尔也会是淡红如桃杏色,文静大方,还有一些疏条细枝傲立于霜雪,独有它的性格。
红梅本具雪霜之质,不会随俗作态媚人,这又怎么样呢?虽然你看见它呈现出红色,形状又类似桃杏,但红梅就是红梅,那只过是像美人不胜酒力一样,但从未失去它孤傲高洁的本性。
石延年根本不懂红梅品格之所在,那肤浅的吟咏,只看重绿叶与青枝的有无和多少。
读这首词,其间有些所写不是很明了,这是因为苏轼的这首词是有所指,有所对的。
词中那句“诗老不知梅格在”就是其所指所对。
原来,苏轼的这首《定风波·红梅》是在他被贬黄州,因读了下面这首石延年所写的诗作《红梅》引发感触,遂作之。
梅好唯伤白,今红是绝奇。
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
烘笑從人赠,酡颜任笛吹。
未应娇意急,发赤怒春迟。
不比不知道,一比自知谁低谁高。一句“诗老不知梅格在”,红梅之所以不同于桃杏者,岂在于青枝绿叶之有无哉!这正是东坡咏红梅之慧眼独具、匠心独运之处,也是他超越石延年《红梅》诗的真谛所在。
落寒处不言寒,落难处不说难,人生如逆旅,自在随遇而安。这是苏公一生的洒脱和达观,其笔下之梅品就是其人品,更落沉为其词品,梅格、人格、词格之统一,是他身处穷厄而不苟于世、洁身自守的人生态度的写照。
望梅花朵朵,那才是大道之格、岁月之格,人生之格,亦是东坡之格也!
本文由月明素光暖在百家号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感谢文友喜欢,愿以月明之素光与您结缘,给您温暖!
原创作品欣赏:梅自凌寒傲霜雪,冰清朝云间,闲雅着色染,晓云去后不羡仙原创作品欣赏:寒梅点缀琼枝腻,落心如梅,千百年,婉约仍在人间原创作品欣赏:年年雪里,雪落梅花,情落心间原创作品欣赏:落一笔寒夜里的诗行,暖一窗冷月前的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