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白癜风怎么办 https://m-mip.39.net/nk/mipso_7057267.html小说是有生命的,不看的时候丢在那里,它就是一叠废纸;某个时刻有人翻看的瞬间,它就活了过来,人物、社会、世界逐渐展开,他们的人生和故事栩栩如生摆在眼前,不论多少年,当有人再次看的时候,依然能带来感动。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就是这样的书籍,这两天又看了一遍,上一次这么仔细的阅读已经是几年前了。每在世界上多活一天,对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感悟也就越深,如今再看书中人物、故事,早已不像当年那样一根筋,我能感受到人物的悲哀,能体会到路遥的用心,更能在阅读中看到自己不曾经历的时代历程。《平凡的世界》中的主角是孙少平,这篇文章主要探讨的就是这个人物,比起其他角色,孙少平的身上有一种别样的魅力。路遥从宏观上写出了个人在时代下的矛盾,其中最能体现出这一点的就是孙少平,他比哥哥孙少安要幸运一些,少安心中有爱、有理想,虽然想要过上光景绚烂的生活,但终是要扛起一个农村家庭,只能辍学在家帮父亲干活种地。对于孙少平,路遥刻画得十分深刻,包括他在人生动荡中的情绪反应和成长,纵观全书,孙少平是少有的几个从生活实践中逐步提升自己认知的人物,这一点就是他的魅力所在,比他的吃苦耐劳、为人坦荡更加不容易。1:认知因为我也喜欢看书,所以在阅读中看到同样喜欢读书的人物,会从主观上更加欣赏。孙少平刚上初中,就在同学润生的家里翻出一本《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他如饥似渴的阅读,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他躲在麦场的麦秸垛后面赶在天黑前读完的情景。保尔柯察金这样一个小说中的外国人物,深刻的震撼了少平幼小的心灵。之后的少平仿佛忘记了身边的一些,疯狂迷恋小说中的世界沉醉其中,直到听见父亲和哥哥的责备时才想起来摆在眼前的高粱米饭,注意力也被迫拉回现实。你知道少平他这一生中的至高追求是什么吗?自由!自由分很多种,包括人身的自由、情感的自由、经济的自由、和思想的自由,仔细想来好像世界上的每个人追求的都是这些,想必作者路遥对人性琢磨透了,所以他在塑造角色的时候往往就对上的大众的痛点。眼下,孙少平通过阅读开启了自己的精神世界,走向思想自由的道路。想实现思想的自由一是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提高自己的认知,二就是在余下的人生中不断反思真实生活的反馈。许多人说看了很多书都记不住,没几天就忘了,但读书就像吃饭,虽然有时候我们不记得吃过了什么,但它们早已成为我们的血肉,把我们塑造成今天的样子。2:挣扎孙少平处于学校的低端,那时的菜分为甲、乙、丙三类,而孙少平连最便宜的丙菜都吃不起,只能等其他同学领完饭后再出来拿最没营养的高粱面馍,混着其他菜剩下的汤狼吞虎咽。同样出于脸面最后领饭的还有一人,是少平同班同学郝红梅,算是班级里长得最俊俏的女生。两个人家境都苦,但二人不仅同样最后领饭,还有另一个共同点——热爱读书。一来二去过了半年,孙少平与郝红梅已经相当熟悉,相处起来也不拘束,互相借书,有空拉拉话探讨心得。那时候的社会虽然保守,但男女生之间早已有了一种朦胧的意识,有谁不想引起异性的注意?孙少平毕竟已经是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自然对惺惺相惜的郝红梅颇有好感。然而这份感情却迎来了转折,郝红梅对于孙少平的好感更像是一种怜悯,如果孙少平不是农村子弟而是干部子弟,有一个好的家庭背景,那郝红梅必然会动心。但现实终究骨干,没过多久郝红梅就和家境良好的班长顾养民纠缠在一起,也宣告她与孙少平关系的结束(本来也没发展成恋人关系)。起初的孙少平十分气愤,但是没过多久起伏的情绪就稳定下来。这是少平第一次实现了认知的提升,他想到郝红梅和顾养民相好是十分正常的,自己哪方面都无法和顾养民比较!少平的内心获得了解脱,也变得更加充实。孙少平摆正了自己的位置,自己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平凡人,所以也应当按照普通的条件来要求自己,不能有太多的非分之想。但是普通人不代表庸俗,虽然自己一生都可能是一个普通人,却要励志成为一个不平庸的人。思想的自由能让人看到别人所不能理解的深度,我不会吐槽郝红梅抛下少平去追求更好的人,因为她家庭贫困,只有嫁给生活条件好的人才能翻身。而孙少平也不怨恨郝红梅,他知道在最平凡的事情中往往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伟大人格来,所以他提升了格局,深知是自己的实力不足。跳出故事可以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现实中两个人的和谐相处是建立在一定的资本之上,你的资本越高别人就越想与你交好。如果你身份平平,同时还有一个身份平平的朋友,那你们之间不是友谊,而是相互怜悯,如果有一天对方跳跃到了更高的阶层,必定会抛下你不管,同时还要瞧不起你。伟大的作品都能在字里行间中体现出人生的智慧,这一层意思就是重新阅读的“新知”,几年前读的时候是必然不会懂的,这就是经典的魅力!3:晓霞高中以后,孙少平内心的感情河流已经逐渐平静,而思想和理智的成分多了。看见郝红梅和顾养民相好在心理上也不再有任何异常反应,生活突然在他面前变得开阔,眼光也向四面八方投射。少年实现了思想的迭代,在不断阅读中孙少平有了伟大人格和非同一般的骨气,他也不会刻意等到别人领完饭才最后去,大大方方的排队,早已收起了曾经的自卑和虚荣。这一段时间少平最大的收获就是田晓霞,一个读过很多书,思想开阔的文艺女青年,亭亭玉立。与郝红梅不同,这一次孙少平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只是十分羡慕田晓霞读过很多书,在两人的相处中他只想看到不同的书籍,却从不考虑感情问题。他知道自己是农村家庭,晓霞是干部家庭,社会阶层是不能随便逾越的鸿沟,就算晓霞愿意,她的家人也不愿意,外人的冷眼旁观会如一根针一样扎在心里隐隐作痛。看不懂现实的人是可悲的,虽然我们的文化和潮流疯狂捧高爱情的地位,认为爱情超越阶层、经济、身份,但这终究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理想主义,我们所推崇的规则和现实中真正运行并起决定性的原则是不符的,你可以在思想上相信爱情的伟大,但却不能以此作为生活的基准。想要更好的爱情、更好的生活、更好的自由,就要老老实实提高自己的实力和地位,这才是现实。脱离于现实的理想终究是泡影,人的思想是懒惰的,总是本能的相信不计较一些的感情。极少数人能明白这一点,经历过社会的洗礼后再次看到孙少平才深有体会。4:矛盾如前文所说,孙少平虽然生长在农村,思想却已经跨越了阶层,他明白世界上的能人如天上的星星一样稠密,这个世界上有另一种复杂,另一种智慧,另一种哲学的深奥!在这个基础上,孙少平的思想形成了两个系列:农村系列和农村以外的系列。这是路遥给出的矛盾,是时代之下个人的人性悲哀:一个怀有梦想向往自由的人,被时代和家境束缚而不能施展,孙少平就如同他的哥哥少安一样,不甘心自己在农村中度过一生,想要抛弃一切挣脱眼前的局限。经过内心的苦苦挣扎,孙少平最后决定只身一人前往更大的县城实现个人的理想,他不知道去做什么,也不知道未来朝着什么方向发展,但内心的翻江倒海顾不上这些,这是只属于年轻人的志向和热血。到了县城,少平无事可做只能在大桥头等待工头招揽小工。第一天上工,少平就展现出强烈的意志力,他要背着一百多斤的大石块往陡坡上爬,那时他的思想处于麻痹状态,沉重的石块要把他压进土里去,但他注意力集中,拼命的向前走,对他来说,每一次都是一个不可企及的伟大目标!艰苦的生活把少平的皮肤磨的血肉模糊,而他本人却在这期间变得格外强壮,不仅是身体、更是精神,没有工作时,少平依然坚持阅读,从文学小说到人物传记,如《居里夫人传》、《马克思传》、《斯大林传》等等,他读这些书不是为了也成为这样的人,而是认识到就算是这么伟大的人都有如此艰辛,一个平凡人吃点苦又有什么呢?很多人一生中都不能做出什么惊人事迹,但至少要有像伟人一样的对待人生的态度,这可能是少平从中获得的最大收获。5:结尾想要实现更好的人生,就要在认知上进行跨越。等阅读量积累到一定程度,认知也会由量变引起质变,资本常说人赚不到认知以外的钱,其实生活各方面都是如此,比如婚姻、爱情、社交。阅读中我常在想思想的自由到底指的是什么,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突破原有观念的局限,如长辈告诉我们的:努力就能获得成功、真诚就能换来爱情这样的固有思维,如今想来生活的意义是十分复杂的,而我们的很多观念只遵循于脱离于现实的理想观念。努力不一定能获得成功,真诚也不一定就能换来爱情,认识到这些才能活得更加通透,这才代表一个人的成熟和格局,就如孙少平一般,虽然认知已经提升了不少,但实际生活却没有梦想中的那种改善。这是路遥给出的残酷真相,没有一劳永逸,也没有只要进步就能得到想要的。这并不是努力没用,而是作为一种可能性存在于世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6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