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梦远枕偏云叶髻,寄愁买贵雁头笺。”,心有灵犀,两两思念,乾隆五十五年年底,巴蜀第一大诗人张问陶为这一场双向奔赴的爱情写下《得内子病中札》。
乾隆五十四年(年)十一月,25岁的张问陶告别妻女赴京应试,次年四月考中进士,点翰林院庶吉士,寓居京城。
出川时,他与妻子林颀成婚仅两年有余,林颀,字韵徵,成都盐茶道林西厓之女,能诗善文,书画也颇有造诣,是蜀中有名的才女。
“我有画眉妻,天与生花笔。临稿广寒宫,一枝写馨逸。”,张问陶折服于林颀的才华,他不吝啬笔墨写诗赞美她,称其有咏絮之才。
婚后的日子温馨甜蜜,但张问陶羁旅匆忙,先是赴京参加乡试,中举后次年返乡小住,岁末时再次离家赶赴京城。
天意弄人,这对恩爱的夫妻总是聚少离多,乾隆五十五年年底,张问陶收到妻子的书信,得到她在成都老家生病的消息。
这首情深意笃的《得内子病中札》就是作于彼时,字里行间写满了张问陶对妻子的思念和牵挂之情,伉俪情深,感人肺腑。
同检红梅玉镜前,如何小别便经年?
飞鸿呼偶音常苦,栖凤将雏瘦可怜。
梦远枕偏云叶髻,寄愁买贵雁头笺。
开缄泪涴销魂句,药饵香浓手自煎。——清张问陶《得内子病中札》
简译:
没中进士之前,我曾经陪着你在镜前梳妆,同检红梅,怎么一转眼,我们就分别一年了呢?
离别后,我就如同单飞的鸿雁呼唤伴侣,鸣叫声中带着苦意,而你则像栖凤将雏,憔悴可怜。
你在家中倚枕而卧,弄偏了乌黑的云鬓,频频梦见我,我在远方用雁头笺书写对你的牵挂。
打开你病中寄给我的书札,上面还有泪花浸染的痕迹,你抱病煎汤熬药的身影,让我心疼和担忧。
赏析:
这是一首缠绵悱恻的爱情诗,首联忆往昔,颔联写离别,颈联抒思念,尾联表达对妻子的牵挂和愧疚,全诗情深意浓,爱意满满,极为触动人心。
“同检红梅玉镜前,如何小别便经年?”,诗的首联回忆从前,对镜梳妆,同检红梅,夫妻间你恩我爱,是多么的幸福,虽是小小的生活点滴,却凝集了彼此的温柔和体贴。
婚后聚少离多,为了前途和生活,不得不两地相望,别后的每一天都是煎熬,好在,我们还有往来的书信以慰离怀。
都说小别胜新婚,可是张问陶与妻子这一别又是一年,而且公务在身,归期不定,谁知道下一个经年又是何时呢。
“飞鸿呼偶音常苦,栖凤将雏瘦可怜。”,颔联首句写自己形单影只,如孤雁一般孤独地远行,次句写妻子的辛苦,一个人在家含辛茹苦地抚育幼女,劳心劳力,身体愈发地瘦弱。
欢乐趣,离别苦。鸿雁成双,凤凰同栖,如果人间没有离别,该是多么的幸福和美好,可是,饮食男女,谁又不是为了生活而奔波?
“梦远枕偏云叶髻,寄愁买贵雁头笺。”,颈联写两地的相思之情,虽人隔千里,但是对彼此思念却是绵绵不绝的。
妻子夜难成寐,辗转反侧,弄乱了云鬓,即便是睡着了,也是想着要在梦中与爱人相聚,自己想念妻子,也只能用贵重的雁头笺书写牵挂,聊以自慰。
京城距成都千里之遥,宦海之人,岂能说走就走,纵使不舍和牵挂,也只能写在纸上,寄托在文字中,除此,还能怎样呢?
“雁头笺”就是印有雁头状暗纹的优质纸张,次句是借鸿雁传书的典故,来表达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开缄泪涴销魂句,药饵香浓手自煎。”,尾联写彼此的牵挂之意,妻子挂念自己,写下情深意浓的字句,信笺上还有她的点点泪痕。
自己牵挂妻子,只恨不能照顾她的病痛,想到妻子病中还得自己煎汤熬药,心中就感到特别的难过和愧疚。
写在后面:
张问陶,字仲冶,自号“蜀山老猿”,出身仕宦之家,少年时因父案牵连,家产累赔殆尽,受尽艰难困苦。
他自幼聪慧,勤奋刻苦,饱读诗书,少年时即崭露出不凡的气概,被时人称为“青莲在世”,15岁作《壮志》抒怀。
张问陶一生的主要成就还是在诗书画上,有诗余首,被誉为“蜀中之冠,”和袁枚、赵翼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有《张船山书画年谱》,《张船山诗草》等著作传世。
张问陶的感情之路极其坎坷,20岁时娶妻周氏,情深不寿,婚后不到两年时间,周氏与小女儿就不幸病故,林颀是他的第二任妻子,二人在乾隆五十二年九月成婚。
“一编尽有诗情味,夫婿才华恐不如。”,从张问陶写给妻子的诗中,我们可以知道,林颀不仅人长得美,而且极富才华,著有《林恭人集》,这在《清代闺阁诗人征略》等文献中都有记载。
鱼传尺素,雁足传书。张问陶与妻子虽然婚后聚少离多,但是他们都是彼此生命中最真的牵挂和思念,这份爱从未因为距离而疏远。
有人为你立黄昏,有人问你粥可温。这就是爱情最好的模样吧,不论相隔多远,都在双向奔赴,思念着,牵挂着,多好……
注:本文系刘玲子candy原创,谢绝搬运和抄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联系立即删除,谢谢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