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2月25日,早春的北京寒意料峭,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却热流涌动。
“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铿锵宣布,神州大地春风荡漾,14亿中国人民从此走上社会主义小康之路。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扶贫办副主任、村镇建设司副司长董红梅走上主席台,中央领导同志为她戴上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奖章,颁发了红色的证书。多年决战奋斗,一朝决胜圆梦,她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热泪盈满眼眶。
主战场上打头阵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全国万户、万贫困群众的危房得到改造。全国.6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同步支持万户农村低保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等边缘贫困群体改造危房,让他们住上了安全舒适的新居。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为确保贫困人口住房安全有保障“不漏一户,不落一人”,董红梅深入贫困地区进行大量调研,了解危房改造工作落实情况,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建议,起草并推进实施了系列政策文件,为解决地方实际问题提供了极具操作性的实施路径,确保了“让贫困人口不住危房”目标的实现。
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脱贫攻坚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新要求。时间紧、任务重,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等多种困难叠加,董红梅冲锋在前,起草方案、多方协调,3月16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国务院扶贫办率先联合印发文件,召开全国视频会议,指导各地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帮助地方解决工匠返岗、建材供应、质量安全监管等环节遇到的困难。董红梅无论多忙,都要参加各帮扶组与地方的“云督战”会议,有针对性进行政策解读和业务指导,为大家加油鼓劲,提振士气。
脱贫攻坚的成效必须经受历史和人民的检验。在完成危房改造扫尾工程任务的基础上,董红梅大力推进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核验工作,创造性地组织搭建全国住房安全有保障信息平台,开发核验手机APP,指导各地对全国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情况进行逐户核验,及时查缺补漏。
年6月30日21时28分,当最后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核验信息上传到平台时,董红梅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核验工作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表扬,核验结果也在全国脱贫攻坚普查中得到了验证。
京城里的贴心人
“每次见到董司长,都像见到大姐姐,她不仅对我们古城村特别关心,6次到我们村里指导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菊花产业发展,对我也特别关心,几次邀请我参加部里组织的基层党支部书记培训会议,她就是我们京城里的贴心人。”湖北省麻城市阎家河镇古城村党支部书记曾凤英告诉记者。
湖北省麻城市、红安县和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4个定点帮扶县,牵头联系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3省36县脱贫攻坚,也是党中央交给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重要任务。这些,都是董红梅心里的牵挂。
几年来,董红梅始终把定点帮扶县和大别山片区县干部群众当作亲人,把4个定点扶贫县的事当成自家的事,她近30次赴定点扶贫县和片区县,帮助引进资金2.8亿元,协调推动麻城市通用机场项目、大别山电厂二期项目、青海高原农村清洁能源项目等帮扶项目落地实施。
董红梅深知,“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党支部。”她始终坚持抓党建促脱贫,协调组织部直属机关单位15个党支部与贫困村结对共建,夯实农村基层基础;培训贫困村党支部书记、基层干部和致富带头人余人,打造了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针对贫困群众因病致贫的顽疾,董红梅大力推进健康扶贫,协调北京、上海医疗队多次赴4个定点帮扶县“送医上门”,开展视频远程诊疗,建设博爱家园项目,搭建了4县和国家级医疗专家合作的平台。
为建立脱贫攻坚长效机制,董红梅倾力开展产业扶贫,协调技术力量扶持定点帮扶县的菊花和中药材种植加工、建筑石材生产等扶贫产业,帮助大别山片区县实施建筑业产业扶贫,支持定点帮扶县发展刺绣、手工器具制作等“炕头经济”,带动贫困家庭就地就业增收脱贫。
“她是我们挂职扶贫干部的坚强后盾,有困难,就找董大姐,有求必应。”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副区长王磊的这句话,代表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派往4个定点扶贫县所有挂职干部的心声。
关键时候顶得上
“困难面前豁得出,关键时候顶得上。”许多人对董红梅的这个评价,真实反映了她一以贯之的工作作风。
艰难方显勇毅。年,汶川地震发生后,董红梅不顾个人安危和家庭困难奔赴灾区,本来单位只安排她短暂出差,但看到灾区需要,她毅然决定留下来,连续在灾区一线工作了77天,甚至连换洗的衣服都靠当地的女同志“捐赠”。她冒着余震、山体滑坡的危险,深入四川“三川”(汶川、北川、青川)、陕西宁强和略阳、甘肃陇南等所有重灾区调研,详细了解活动板房建设需求,协调解决援建方和受援方的实际困难,有力推进了灾区过渡安置房建设。
疫情发生后,她更是身先士卒,从年1月23日武汉封城开始,每天与身处重灾区的麻城市和红安县主要负责人保持沟通联系,及时了解他们疫情监测、医疗救助、物资保障、社会稳定等方面情况,千方百计抗疫战贫。在她的协调和推动下,价值20余万元的第一批抗疫检测设备于年2月2医院,一位爱心企业家的万元捐款,于年2月13日到达红安和麻城的募捐账户。她带领大家多方努力,价值余万元的抗疫药品、食品、物资源源不断运达定点扶贫县。
在各地积极推动复产复工之时,董红梅了解到麻城市近4.5万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受疫情影响无法外出务工,面临“因疫返贫”风险。她急群众之所急,多次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扶贫办负责人沟通,数次上门协调汇报。在她的不懈努力下,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在运力资源极为紧张的疫情期间,从湖北麻城开出至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12趟专列,运送1.2万名农民工“一对一”安全返岗。
年8月29日,山西省襄汾县陶寺乡陈庄村聚仙饭店发生坍塌事故后,董红梅作为国务院安委办督导组成员第一时间赶赴事故现场,指导现场救援和事故调查。她冒着再次坍塌风险,多次进入事故现场实地踏勘,走访村干部及相关人员询问事故经过,指导省政府调查组开展事故原因分析。督导期间,她还率队到临汾市洪洞县、襄汾县,忻州市原平市、代县、五台县5个县市、10个乡镇,实地督导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整治部署落实情况,对村镇超市、学校、卫生院等人员密集场所进行了拉网式安全检查。回京后,又全身心投入一场新的攻坚战,组织各地对农村房屋进行“全面体检”,以消除安全隐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5+2”“白加黑”,对于董红梅来说早已成为工作常态。虽年过半百,但她仍夙夜在公,一心扑在工作上。虽青丝变白发,但是她仍以旺盛精力无怨无悔投身脱贫攻坚。只要不出差,几乎每天她都是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她对工作严谨细致,较真碰硬,勇于担苦、担难、担重、担险,被同事们称为“拼命三娘”。
风雨兼程逐梦行
“他们爬过最高的山,走过最险的路,去过最偏远的村寨,住过最穷的人家,哪里有需要,他们就战斗在哪里。”坐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现场前一区,近距离聆听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对广大扶贫干部的褒扬和肯定,回首走过的脱贫攻坚之路,董红梅心潮起伏,感慨万千。
年9月,董红梅赴西藏开展调研。进藏第二天就驱车14个小时,冒雨翻越5座海拔米左右的高山到达西藏边境玉麦乡,督查脱贫攻坚工作和调研边境村镇建设情况。此后,连续5天都是天不亮就出发,翻山越岭随机督查和调研,进村入户查看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安全饮水、垃圾污水处理等扶贫项目,一直工作到深夜。
“在高海拔的崎岖陡峭山路上持续行进,我这样年轻力壮的男同志都受不了,没想到年过半百的董司长雷厉风行,还一路不停地给大家加油打气,她身上似乎永远饱含着巨大的能量。”陪同督查调研的部挂职干部郭振威感叹说。
年6月17日,随着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凉山州”)布拖县最后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完成,我国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扫尾工程取得决定性胜利。听到这个消息,董红梅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三区三州”是脱贫攻坚的难中之难、坚中之坚,那里的贫困群众住房安全问题更是董红梅心中的挂念。年1月16日,董红梅决定带队到四川省凉山州实地调研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进展情况。当天没有直飞航班,必须在成都转机。由于飞机晚点,到达成都机场时已是第二天凌晨4点多了。同事劝她找个地方休息一下,可她坚持在机场对付一下,天一亮就乘最早一次航班飞赴凉山州。
短短四天时间,调研组马不停蹄,分三组深入凉山州普格县、越西县的10个乡镇、23个行政村,走访了户贫困群众,查看危房改造工作情况。
“由于贫困户大多分散在深山大川之中,我们要翻越海拔多米的高山,有时这座山顶有白皑皑的积雪,到另一座山就下起了大雨。真是山高路远,风雨兼程。”陪同调研的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村镇处处长刘宇飞回忆说。
为摸清底数、掌握实情,董红梅婉拒了当地事先安排的调研线路,自己随机抽取调研村落和农户,不走寻常路,“一竿子插到底”,结果发现了许多问题,如因资金、建材短缺,部分贫困群众的危房仍未改造;部分改造户“建新不拆旧”,危房里仍然住人;部分贫困群众有“等靠要”思想,内生动力不足,危房改造进展缓慢等等。
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董红梅就地召开座谈会,提出具体解决方案,一方面要求省、州、县相关部门坚持问题导向,及时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