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口名楼梅花厅静立石钟山顶百余年

04在湖口县石钟山的最高处,有一座矗立了百余年的历史名楼——梅花厅。俯瞰石钟山,这座楼宇犹如一朵梅花盛开在山顶。梅花厅四周的梅花树,为晚清名臣彭玉麟手植。腊雪飘落时,白雪红梅映衬着高楼,景色十分壮观,故又称“六十本梅花寄舫”“卧雪吟香馆”。

▲矗立在石钟山顶的梅花厅建造工艺精湛,雕饰精美。

程玥晨报记者邹思维“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差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苏轼的《石钟山记》让位于江西省湖口县的石钟山名扬天下。其实,在石钟山顶,也有一大看点——一座红色古楼犹如一朵寒梅“盛放”了百余年。这座古楼浸润在阵阵清幽的梅香中,以独特的方式“诉说”着晚清名臣彭玉麟的凄美爱情故事。

坐落于石钟山最高处

始建于晚清时期

经怀苏亭出紫云廓,穿越报慈禅林,走过曲径通幽的浣香别墅,沿途风景各异,美不胜收。复行数十步,一座古朴典雅、极具清代中晚期江南园林风格的建筑映入眼帘,这便是梅花厅。其坐落在石钟山最高处,依山势而建,以梅花为形,全木结构,镂花格窗,檐角飞翘,仿佛一位娴静的女子掩身于花木之中。

梅花厅又称“六十本梅花寄舫”,最早建于清代末期,原为单层建筑,年改建时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一层,因而现今看到的是一座两层楼阁。其东北方的悬崖下是人工建造的天河,东南方渡天河桥有太平楼,长50余米,西南及西北方为水池,水中奇石突兀,景致独特。

跨过天河桥,狭窄曲折的登顶小路在低矮嶙峋的奇石间延伸着。满地的鹅卵石被拼成一朵朵梅花形状,这些石头历经岁月的侵蚀和游人的踩踏,早已变得圆润光滑。

谈及“梅花厅”这个名字的由来,石钟山景区导游王静告诉记者:“因为整座厅楼是清末时期兵部尚书彭玉麟让人仿照盛开的梅花建造的,从上往下看,厅楼的五扇门就像梅花的五片花瓣,所以被命名为‘梅花厅’。”

梅花红楼相得益彰

彭玉麟赋诗作画感怀恋人

冬日的石钟山常被白雪覆盖,山顶怒放的梅花散发出阵阵幽香,在无数梅花掩映下的梅花厅更显高洁挺拔、分外艳丽。原来,这座雕梁画栋的梅花厅背后,还隐藏着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据王静介绍,相传彭玉麟从小就喜欢上了大他三岁的梅姑,但遭到了家人的反对,二人只得忍痛分离。梅姑出嫁后因难产而亡,彭玉麟伤心不已,于是在梅姑坟前立誓:要一生画梅,以十万朵梅花纪念她。正如他曾在诗中所写:“前机多为因循误,后悔皆以决断迟。”他说到做到,画了整整40年,才完成了以十万朵梅花纪念梅姑的承诺,并且在丧妻之后一直未娶。

彭玉麟一生钟情于梅姑,也特别钟爱梅花,其所作的梅画具有“干如铁、枝如钢、花如泪”等特点。他一共创作了万余幅梅画,每成一幅,必盖一章曰“伤心人别有怀抱,一生知己是梅花”,且每幅画上必自题一诗,无一雷同,句意必有所托。由此可见,彭玉麟对梅姑的情感是多么刻骨铭心,也彰显了他的痴情奇绝、遗世独立。

据《石钟山志》记载,彭玉麟调任他方后,只要路过湖口,必然要上石钟山的梅花厅看看,甚至有段时间还告假在山上疗养,正所谓“每军次湖口,必扪萝剔藓,流连歌咏,累日不忍去”。

十字脊顶歇山式建筑

雕刻工艺精美绝伦

梅花厅不仅外部景色绝佳,内部亦是雕梁画栋,做工考究精细。栩栩如生、繁复多变的雕刻图案数不胜数,无一不体现厅楼主人高雅的审美情趣。

记者了解到,梅花厅为“十”字脊歇山式楼阁,是典型的台式建筑,整体高1米、宽约16米、进深16米。其由青石水泥砌成,屋身有立柱40根,内柱间设有槛墙、花窗,均以雕画点缀。下层东南面为正门,走下坡级台阶沿路前行可至太平楼;西北面设有后门,登上楼梯可到达二楼;东北和西南台基上还设有装饰了梅花图案的栏杆;屋脊四鸱尾均有“寿”字图案雕画,屋顶铺盖着绿色琉璃瓦和瓦当,屋檐下有木雕狮斜撑。

“来到这里之前,我以为梅花厅不过和大多数古楼台一样,就是一座普通的楼阁,没想到它的由来是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而且它历史悠久、环境清幽,建造工艺如此精湛,就连栏杆、花窗上的各种雕饰都十分精美,非常值得游览观赏。”游客王江才感叹道。

楼阁内外梅花处处可见

精美石刻独具风韵

在冬日游览过石钟山梅花厅的游客普遍深有感触:梅花厅处处可见梅花,除了地面有铺成梅花形状的鹅卵石,厅外有含苞待放的梅花,还有一种四季绽放、永不凋谢的梅花。

探赏这种梅花,不用受时令和气候的限制,因为它们被镌刻在石壁、石碑之上,同样鲜活生动,仿佛有暗香传来,令人赏心悦目。在梅花厅北面梅坞陡立的石壁上,彭玉麟镌刻了一幅大梅花,并命名为“老梅”。只见其枝干苍劲屈曲,象征“世路崎岖直道难”,梅花昂首怒放,充分表现了不畏天寒、啸傲冰霜的清高禀性。

此外,在距离梅花厅不远的天河桥旁的“归去亭”壁上,原本还有彭玉麟醉写的梅花碑。当时,已升任江苏巡抚的李鸿章派人给彭玉麟送来一对海鹤。他十分高兴,酒后乘醉画了一幅梅花,并配诗云:“狂将粉壁泼松煤,醉墨纵横写老梅。昨夜月明松路冷,引他千载鹤归来。”又云:“一池清浅影横斜,借作孤山处士家。吩咐新来双鹤子,天寒为我守梅花。”

厅中陈列数块响石

可发出标准音阶声

梅花厅门口高悬一匾,上书“天下奇音第一楼”。原来,厅中陈列着诸多响石,依次敲打,竟能发出标准的七个音阶声,尽显石钟山奇石的风姿和丽音。

石钟山拥有其他地方无可比拟的响石资源。原石钟山文物管理所所长杨赤宇耗数十年之功,搜集整理出50多块能够发出不同音色的石头,并利用这些石头在梅花厅创办了全国第一家“响石艺术馆”。

如今,游客来到石钟山梅花厅,便能看见杨赤宇手持小木槌敲打响石,演绎中国传统的五声调式宫、商、角、徵、羽,其音比丝竹之声更为质朴,比乐器糅杂更为纯粹。此外,还能听到杨赤宇用天然响石伴奏演唱的《鄱阳湖渔歌》:“鄱阳湖上好风光,风帆飞去水天长。渔家笑唱丰收乐,歌声满湖鱼满舱……”他对响石的研究与热爱使一曲渔民小调时而悠扬时而婉转,令人耳目一新。

“最早发现石钟山响石的,是定居在石钟山的远古三苗部落的枭阳氏先民。枭阳氏被黄帝打败后,退居鄱阳湖地区,在石钟山打制石器时,意外地发现了响石能敲出奇特的声音。从那时开始,响石就被用作娱乐和祭神。从石钟山古文化遗址出土的陶范和青铜器残件也可证明,早在西周时期,石钟山就是青铜钟的产地,有了‘钟’的说法。”杨赤宇介绍道。往期回故

·江西文化读本第49期

·南昌各类图书馆以奇招实力圈粉成为网红

·我省画家万国华创新水墨技法致敬时代巨变

执行主编:杨鸣

责任编辑:涂晓珺

编辑:刘伊

晨读江西│一个有文化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