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体诗展红梅陆岸于小斜苏末亚林

群体:红梅、陆岸、于小斜、苏末、亚林、老徐、赵青松、无瑕、其木格、箫笙、憨豆、吴东升、水中石

按语:

教师的诗

红梅

天下教师一家亲,我一直有着这样的热望,何况,是写诗的教师呢,更亲。

“此身合是诗人未”?教师职业是需要严谨和严肃的,这种职业养成是与诗歌逆向的。所以,能在逆向中突破,或保持性情中关于诗性的一面,是难得的,也是可贵的。

我也写诗,因为爱着。曾有人批评过我的诗,说诗的意旨太过明白了。我懂。言简意赅给学生们讲明白说清楚是我们当教师的本分,我从教三十年了,有了思维定势和表达习惯,想改,也是难的了。

其实是有共性的,虽然各人有各人的视角以及表述逻辑,各诗有各诗的性格与姿势,但都掩不住孩子气,即便是很严肃的主题。教师职业最大的优惠就是浸染天真。恰是:不天真,何以为诗?

我总想,天南海北的教师们,除了传道授业解惑时的严谨,是不是还可以有“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情致?身披长衫骑白马,秃笔成冢,塑一个立体的型。

用粉笔在黑板上唧唧喳喳写个不停,满足孩子们求知与升学的渴望,同时,我们也可以用键盘敲击出分行的情绪,收获审美与创造美的辉光。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此理想之境,孔子与点,我亦与点也。

红梅,高中教师,爱弄文墨,悦己达人。

1.白马颂

陆岸

群山隐约而陌生

湖泊被轻烟笼罩

一些旧物质重复着生死和苍茫

除了大地还有故人的背影

而我的道路正在远去

我的皮鞭充满新鲜的金属回响

哦,不不不

有一刻终于安静下来了

我的黑马遇见了你的白马

我的黑夜爱上了你的黎明

作者简介:

陆岸,江南人,在一见之地。

2.台词

于小斜

如果心情好

我会去安慰我看到的

需要安慰的人

我会说:会过去的

或者

会好起来

通常我

不需要安慰

只相信

电视剧里的台词:

“站在那个路灯下

愿望就会实现”

作者简介:

于小斜,教师,业余写诗。

3.柏树

苏末

和妈妈谈论一棵柏树

从做窝的鸟雀谈起,谈到去年一对喜鹊

今年换成了一对乌鸫

谈到这棵树的年龄

也许是五十年,八十年,甚至更多

它至少经历过两次迁徙

一次是作为树苗,移栽到老屋前

一次是随我们搬到了新楼旁

妈妈嫁来时它就在了,如今我也已中年

而它才长到一楼尖顶

仿佛还是少年,还要反复经历

鸟的飞来又飞走,家园的搬来又搬去

它不似鸟雀惶急,也不像我们

总不能确定把家安在哪里

它站定了就慢慢长,安静的力量

存在于致密肌理和淡淡清香中

.12.22

作者简介:

苏末,江苏南通作协会员,诗文散见《诗刊》《星星》《青年文摘》《诗歌月刊》《扬子江》《草堂》《莽原》《诗林》等。获第八届“诗探索中国红高粱诗歌奖”入围奖、第六届太仓七夕杯爱情诗全国大赛特等奖、首届闻捷诗歌奖三等奖。有诗入选《中国青年诗人作品选》《中国诗歌年度网络诗选》《天天诗历》《年中国诗歌精选》等。

4.眼前

亚林

最好的样子,就在眼前

桑竹的样子,屋舍的样子,由远及近你的样子

湖水以及晚霞很有教养的样子

环湖皆山也

而湖水的静气足以令山峦屏住呼吸

暮光正是暮光的样子

石桥正是石桥的样子

分明是石桥锁住了景物的心思

你踏桥而来

一把灵动的钥匙的样子

作者简介:

亚林,合肥市作协理事。有诗作见诸《诗刊》。

5.照镜子

文/老徐

一个刚来

一个正要回去

交会时

轮椅上的老人

和婴儿车上的孩子

同时

将头转向对方

彼此一刹那专注的凝视

仿佛与镜中的自己

擦肩而过

作者简介:

老徐,生于鄂居于辽。职业教师。作品散见《诗刊》《青年文学》《飞天》等。

诗观:以诗求真。

6.致海子

赵青松

题记:某年前的3月26日,海子轰轰烈烈地走了。

睡得好深沉

好深沉。甚至

感觉不到轰隆隆的火车

从梦中穿过

你听不见,听不见

你不应该听不见啊

大概是你的鼾声

压过了火车的轰鸣

或许,你在梦中

陶醉于玫瑰丛中的血红

不愿醒来。不愿再看

戴着镣铐的烈马

不愿再听

喋喋不休的喇叭释放的嘈杂

柔情与爱情的绳索

让你忘记阳光,忘记

酒杯与友谊的碰撞

或许,大海之子

你已魂归大海

如果,如果这样

那一座座零落的岛礁

一定是你不经意丢弃的旧草帽

那一排排起伏的波浪

也一定是你精心续写的诗行

婉转,跌宕,悠扬

大海里没有围栏

鱼很自由,鸟很自由

潮汐很自由。自由得

不知哪里是该去的地方

花可以自由地盛开

你也可以自由地呼吸

吞吐不染尘霾的空气

大海里没有抑郁

涛声与鸟鸣、渔歌

是你无所顾忌喊出的心声

——放荡不羁的表达

原来,你根本就没有睡去

我在波光与闪电里发现

你在遥望、倾听

火车在五月的麦田匆匆驶过

作者简介:

赵青松,网名非戈,爱诗,在写诗的路上磕磕绊绊,始终向前走。偶有作品在报刊和网络平台现身。

7.容器

无瑕

可以是铁质的。像煮饺子的勺子

推开谁的一生,都是沸腾过的

可以是陶瓷的。装菜的盘子、盛粥的碗

日子轻浅,一碟花生米也颗颗如玉

也可以是金的、银的,珐琅的

材质不重要,内容不重要。我们随时

保持一种口感,生活须咸淡相宜

其实,没那么复杂。我现在只需要

一个器皿来装一杯白水

不满不溢、不多不少,刚好够解渴

连一杯茶水,都显得那么的多余

作者简介:

无瑕,本名吴霞,80后,满族,现居辽宁本溪,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有诗作发表于《诗潮》《辽宁青年》《天津诗人》《上饶文艺》《香稻诗报》《辽西风》《辽东文学》《本溪日报》《营口日报》等。并有作品收录于《华语诗人.第二届女子诗歌作品选集》《辽海诗典》等。

8.行走的花

其木格

省略梁燕的落日,归帆的黄昏

省略野草疯长,往事吹又生

省略沦陷在月光里的绽放

只记住白云如涛声

山川诵起紫色的唱词

一路就是这样,走一圈年轮

就飘落一瓣执念

明灭之间,露出浅浅的天空

寥寥几笔的草原

再用岁月刻刀,划出忧伤裂纹

一定不说疼,但会写出沉默的淡香

连同一程程跋涉中

健忘的鬓角,那一长段空白

正无人认领

而远方,还在掀起风暴

作者简介:

其木格,辽宁人,蒙古族。鲁迅文学院第33期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班学员,辽宁省作协会员。作品见《诗刊》、《民族文学》、《诗选刊》、《中国未来文学家》、《鸭绿江》、《诗潮》、《辽宁作家》、《辽河》、《辽宁诗界》等文学期刊,并选入多个年度选本。已出版诗集《对折的光阴》。

个人诗观:在诗中自我,在自我中分离。

9.三味

箫笙

对喽

记不住了

是哪个小品里的

一句台词

女儿学得惟妙惟肖

——小嘴巴一拱,像个小猪

然后,微微眯一下她那双大眼睛

拉长东北的口音儿

故意对着我一脸坏笑地学到

“对喽——”

把我逗得前仰后合

把你拉出来

周末,和女儿闲聊

我说我已经年过半百

就是土埋半截了

如果按活八十岁算

应该已埋到胸口

女儿却反驳我说,不

她才埋到脚面

她要把我拉出来

重埋一次

质问

买了两袋小食品“呀土豆”

在茶几上放置多日

一天,女儿拿起来

抱在怀里,像抱着两件宝贝

站在我面前

满脸可怜巴巴地质问我

到底给不给吃啊

作者简介:

箫笙,本名王斌,男,汉族,辽宁沈阳人。沈阳市作协会员,沈北新区作协理事。曾入选《中国教育界名人大词典》。作品散见《诗刊》《诗潮》《诗歌月刊》《辽宁诗界》《湖南诗人》《天津诗人》《山东诗人》《长江诗歌》《西部作家》《沈阳日报》《本溪日报》《营口日报》《辽源日报》《辽宁老年报》等,有作品入选《当代精美短诗百首赏析》《汉诗三百首鉴赏》《辽海诗典》《东三省诗歌年鉴》(-)。

10.没有人能说对六月

憨豆

没有人说对六月,七颗玉米粒摆成方向

暮风藏入漏斗后,时间越来越尖

怀抱里悬崖跌落,脚印成了不可回收的历史

流水装饰过的声音,从屋檐下长出翅膀

接骨木繁密如蛙鸣,伸出的手向南倾斜

鱼端坐在树木的年轮里

再也没有河流的样子

黄昏铜一样干净,灯火莞尔

小尼姑翻开芭蕉,庭院麦穗一般整齐

夤夜,那啼鸣的月亮

多像只黄鹂

作者简介:

憨豆先生,居豫东颍水之滨,弄花莳草,雅爱墨翰,偶有犀角微灵,付诸分行文字,亦小有得,秋水汀溪,步履拾级,不唯长相厮守,但愿岁月静好!

11.空山

吴东升

空山很空,空的

空气都很新鲜

我很难想象,这里

从前会有人来过

你看啊,我转了好几圈

找到的只是自己的脚印

作者简介:

吴东升,男,辽宁朝阳人。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有诗歌散见于《诗刊》《星星》《诗选刊》《绿风》《诗潮》《延河》《青海湖》《散文诗》等报刊。

12.水珠风铃

水中石

白丁香还未开出满意的花

油松枝桠间的蛛网挂着几滴水珠

像小小的风铃

左侧喷水池的台上

遗落一截褐色的树枝

它从哪里来,像我一样沉默

一束光,从鸟的翅膀开始

落在一只小花猫身上

我捡起那截树枝

一度沉思良久

树冠的喉咙吐出嫩叶的音符

清晨在我的手上虚度它的每一秒

.4.20

作者简介:

水中石,原名熊伟,辽宁沈阳人。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诗作见于《草堂》《芒种》《诗潮》《辽宁作家》等刊物。诗评见于《辽河》。

近期精彩:

一朵行走在树枝上的桃花

只有诗人才会饿死在一望无际的麦田

你究竟有多少个手指?抚摸了她,再抚摸我

写完一首诗,会不会失常?

铁在奔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