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寒雀图》
▲崔白《寒雀图》图绘枯木及9只麻雀飞动或栖止其间的情景。9只小雀依飞鸣动静之态散落树间,自然形成三组。构图巧妙,布局得当,在动与静之间既有分割又有联系。
作者以干湿兼用的墨色、松动灵活的笔法绘麻雀及树干。麻雀用笔干细,敷色清淡。树木枝干多用干墨皴擦晕染而成,无刻划痕迹,明显区别于黄筌画派花鸟画的创作技法。
2.《秋树双雀图》
▲丁文暹《秋树双雀图》《秋树双雀图》采取中间构图法,画家以侧锋、顿笔和断断续续的笔法来描绘秋树的枝干,枝干通过真实而自然的粗细过渡,一直向上延伸到画面的最上端。画家用创造性的淡墨勾圈来描绘低矮处枝干上的树叶,笔意率真多变,这些树叶似花又似叶,表现了生动活泼、光影交错和多姿多彩的写意画意境。
3.《竹雀双兔图》
▲佚名《竹雀双兔图》画作绘郊野一角之景——麻雀栖于竹枝之上,蒲公英、地黄、白头翁花开正好,一对灰兔或啃食草叶,或细嗅微风。作为辽墓中首次发现的卷轴画之一,此图的自然清新之趣,与其所反映的辽代风俗文化,使其成为我国花鸟画史上重要的作品之一,也为鉴定同类画作提供了可信的参照。
4.《枇杷雀图》
▲佚名《枇杷雀图》《枇杷山鸟图》与《枇杷雀图》是以“折枝”法妙夺造化之作。二图虽皆仅绘一枝,然其笔致细腻,设色鲜活,观之而枇杷碧玉堆积、金丸累叠之态宛在目前,鸟雀腾跃飞鸣、喧闹不止之声依稀在耳,从中足以体会宋人笔端参造化的精妙技法与体物入神、师法自然的美学观念。
5.《红梅孔雀图》
▲佚名《红梅孔雀图》《红梅孔雀图》纤巧不失清雅,工繁不失端重,不仅写出了艳而不俗、精丽端重的一派富贵气象,更以代表坚韧的古柏、蕴含高洁的梅花,以及象征吉祥富贵的孔雀,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高尚情怀的赞咏。
6.《苞米麻雀图》
▲齐白石《苞米麻雀图》画中一只树麻雀,褐色的背,灰色的腹部,呆萌的嘴,脸颊下有一块黑色的斑,将白色的颈纹分割为上下两条。树麻雀栖息在苞米穗上,正警惕地看着四周。略略几笔就构画出了北方常见的乡土风情,笔法精妙,不愧是大师之作。
7.《瓦雀栖枝图》
▲佚名《瓦雀栖枝图》麻雀常宿于檐瓦之间,故一名“瓦雀”。图中从左向右伸出海棠一枝,果实散挂枝头,树叶已染秋霜,间杂红、黄、绿色,斑斓可爱,惜叶、果有些已遭虫蚀。海棠枝头栖息着瓦雀5只,其中4只或缩颈养神,或整理羽毛,姿势各异,神态安适,唯中间一只发现头顶树叶上落有小蜂,故昂首注目,张口欲啄,小蜂似发现险情,翘尾开牙,准备应对。此画面静中寓动,张弛有致,深合画理。
8.《柳雀图》
▲徐悲鸿《柳雀图》图绘吐露嫩芽的柳枝在春风中摇曳起舞,引得一群麻雀翩翩而来,它们或平飞,或侧飞,或俯冲,形态各异,使画面颇具观赏性。人们仿佛听到它们叽叽喳喳的欢快叫声,在歌唱明媚的春光。
图中的麻雀是以毛笔着色、墨直接在吸水性较强的生宣上点画而成,显示出作者高超的造型能力和控制笔墨的功底。雀身以赭石着淡墨三二笔绘出,趁湿以重墨画出鸟羽上的硬翅及喙与双爪等,画家精练娴熟的点染将麻雀的天真稚朴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9.《梅竹寒雀图》
▲孙克弘《梅竹寒雀图》图绘一只雀儿栖息于梅枝上。雀儿笔墨简约,造型生动,它警觉地向左侧张望的神态扩展了画意,给人以想象的画外空间。梅树的花以线描空勾,竹叶为墨笔写意,它们既是突出雀儿的点景之物,也以自身的风采,为画作增添了神采。10.《孔雀图》
▲沈铨《孔雀图》此图以漳绒织造技法再现沈铨画作的风貌和韵致。画面绘两只孔雀昂然立于山石之端,石下梧桐树枝繁叶茂,树梢仅及山石之腰,衬托出山石的突兀高峻。图中花纹均为割绒而成,绒毛细密簇立,花、地光度反差明显,物象立体感强烈,视觉效果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