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爱心公益 http://nb.ifeng.com/a/20180619/6664841_0.shtml从小生活在北盘江边的他,对桥有一种天生的执念,总希望有一座桥,能连通山的这边和那边。年,他用差不多一个月的工资换来一台红梅牌国产相机,把第一张照片定格为家门口的铁索桥。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用36年时光记录北盘江上一座座桥梁的诞生。他叫胡小柳,面对动静贵州的镜头,他讲述了自己的故事:我叫胡小柳,我今年57岁,我拍北盘江上的桥,已经36年了。我家老家就住在北盘江边,我从小就喜欢拍照。对拍桥就特别的感兴趣,就想把北盘江上一座座桥的变化,给它拍出来,北盘江总共多公里,我都徒步穿越了。这么多年我拍的桥太多了,从拍吊索,拍铁锁桥,拍公路桥,拍铁路大桥,到现在的高速公路大桥,到高铁大桥,一步一步的变化。特别是最近10年,我们贵州的交通走到了全国的前列,我们县县通高速了,高铁也通了,我们贵州和外面的世界越来越近了。对面就是云南,这个桥不通的时候啊,从这边到对岸去,要走一天的时间,现在你看这个大桥通了,就是两分钟就过去了。我拍摄这几十年来拍了几万张照片,组合起来就是北盘江上交通发展的历史,贵州的桥,因为他在大山里边,他的桥梁是最多的,能够这样说,它是一个世界的桥梁博物馆,我的这个照相机的镜头已经赶不上这个建设的速度了。当然,除了桥,改革开放四十年北盘江两岸老百姓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必须步行才能到达的小村子,现在公路都通到了家门口,家家户户都修起了小楼房,种起了果树。我们那些少数民族村子还搞起了农家乐,可以拍的素材越来越丰富了。我很庆幸,摄影这个爱好,让我换一个视角见证了家乡的发展变化,见证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接下来,我还将拿起我的相机继续拍摄家乡的变化。胡小柳坚持摄影36年,拍摄的照片不计其数。“拍摄最多的还是北盘江铁路大桥。”从专家踏勘选址,到打基础,到建成,胡小柳用数不尽的照片,记录下这座大桥建设的点点滴滴。北盘江铁路大桥是水柏铁路线上一座结构新颖又复杂、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的单线铁路桥。从轨底到峡谷底深达米,是国内最高的铁路桥梁;钢管拱采用转体法合拢,单铰转体重量达吨,为当时世界之最。荣获年度建筑工程鲁班奖和第三届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跨度大,高度高,据说当时在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建成这样高难度的铁路大桥。”胡小柳回忆起这座大桥的建设历程,还是显得激动。“小时候经常想,从江这边到江那边,要是有一座桥走过去多好啊。”家住北盘江畔的胡小柳,时常幻想着家门口有一座桥,能跑到对岸去玩。“当时只是幻想,觉得不可能实现。但现在已经有公路桥、铁路桥、还有高铁桥,现在往后想,可能比些更便捷的交通都可能出现。”“北盘江上光是公路桥,在六盘水境内就有18座,水城县境内有11座。”拍桥36年,胡小柳对北盘江上的桥如数家珍。36年,跨越4个年代,胡小柳选了四张照片送给记者。“第一张是我第一次拍的铁索桥;第二是石拱桥,第三张是钢混结构的公路桥,第四张就是年底刚刚通车的北盘江高速公路大桥。”怎么给这四张照片取名字?胡小柳说还没有想好。但他认为,每张照片,都代表了一个时代。“北盘江上的桥,是我们社会发展的见证者,是我们生活变化和富裕的见证者。”胡小柳的电脑硬盘,跟多数人一样分为4个盘,除了C盘显示还有存储空间外,D、E、F盘都已经飘红,全是新近拍摄还没有归档的照片。“从溜索桥、铁索桥,一般的石拱桥、混凝土大桥,再到钢架大桥、斜拉式大桥,桥越来越多,科技也越来越高,如果是把这些照片连接起来,就是北盘江流域交通发展的一个历史,就是贵州大山深处交通快速发展的见证,就是时代进步、发展的标志。”“拍桥,纯粹是一种兴趣,一种爱好,别人用我的照片,我从来不会主动索取酬劳。现在我拍北盘江的桥,我觉得已经是一种责任。”胡小柳有一大串和摄影有关的名头——中国老摄影家协会会员、六盘水市摄影家协会理事、水城县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很多人的照片,不管在哪里用,都是需要钱的,因为有知识产权,有版权。但是我说我的照片可以免费用。因为我拍出来的东西就是要分享给大家。要让大家都知道,北盘江交通是怎么发展的,人民是怎么富裕的?越多人看到,我的收获就越大,这就是我的报酬。”胡小柳说,每年都会带着照片参加各种摄影展,对于正常支付的稿费是不会拒绝的。“最近十多年来,每年参加各种影展,一年的奖金有两三万;报刊杂志上发表的照片,差不多也有两三万的稿费,这些钱我就用来买设备嘛。”桥有千千万,雄伟的北盘江大桥、溪流上的石拱桥、家门口的便民铁索桥……胡小柳认为自己更像铁索桥,不起眼,但见证了岁月、时光和发展。来源:贵州新闻联播贵州故事广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6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