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一草、一石一木,在中国古代文人心目中,都可以拓展原有的物性,成为人格的象征和隐喻。梅兰竹菊,占尽春夏秋冬,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直节,菊冷艳清贞,古代文人以其为“四君子”,表现了文人对时间秩序和生命意义的感悟。
梅花是四君子中独特的一种存在。历代诗文大家都从自己的角度与思考出发,观感梅花的风姿,挖掘梅花的属性,升华梅花的内涵。不得不佩服古代诗人的敏锐捕捉能力和运笔能力,他们三四句话,一二十个字,就能把梅花的“绰约风姿”和“赋予情怀”表达出来。现在,就让我们跟着诗人们的小诗尽情欣赏吧!
1.《梅》
(北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捕捉到的是墙角中不起眼的几枝梅。短短二十个字,诗歌就通过“墙角梅”把雪与梅的精神气质区别了开来。南宋诗人卢梅坡在他的《雪梅》诗中说:“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或许卢梅坡正是受到王安石这首诗的影响吧!
2.《杂诗》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维捕捉到的是故乡窗前的梅。他把乡思离愁与梅花粘合在一起,全诗水到渠成,不露痕迹。朋友从故乡来,王维不问别的,单问窗前的寒梅开了没有,别开生面,也余味无穷。诗人离开故乡了,却对故乡窗前的梅花充满着无限相思。这给读者留下了大量想象空间,他为什么要挂念故乡窗前那株寒梅呢?
3.《忆梅》
(唐)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李商隐任职于四川梓州,在百花争艳的春天,他却写了一首《忆梅》诗。作诗之时寒梅早已开过,所以题为“忆梅”。“定定”是唐时俗语,类似于今天的“牢牢”。“物华”是指春天万物竞相升华。诗歌的前两句意思是:滞留在远离家乡的地方,依依不舍地向往着物华。诗人在百花争艳的春色面前似乎暂时得到了安慰,从内心深处升起一种对美好事物无限依恋的柔情。三、四两句诗境出现转折,面对姹紫嫣红的“物华”,诗人不禁想到了梅花。它先春而开,年前就绽放,到百花盛开时,却早花凋香尽,真是可恨。伟大的诗人为何要“恨梅”呢?“寒梅”先春而开、望春而凋的特点,使诗人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少年早慧,文名早著,科第早登,是不是也引发了别人的嫉恨?
4.《江上梅》
(唐)王适
忽见寒梅树,花开汉水滨。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诗人王适捕捉的是汉水江畔的一株寒树。游玩在汉水边,忽然看见水边寒梅欲放。这首诗写的是梅花树,不着一花一蕊,而写整体感观,与别的诗不同。最有趣的是“弄珠人”三个字,我们可以把这株江边寒梅想象是风姿绰约的仙女在梳洗,也可以想象这株寒梅在水边弄水珠玩。
5.《红梅》
(南宋)王十朋
桃李莫相妒,夭姿元不同。
犹余雪霜态,未肯十分红。
诗人王十朋捕捉的是红梅的花色花态。他奉劝桃花李花不要嫉妒红梅。红梅天生的容颜姿态原本就不一般,她的红色染着雪霜的白,并没有红到极致。梅花就是这样,她经历风霜雨霜,但是让人感觉不到沧桑面容。
6.《西洲曲》(节选)
(南朝)无名氏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曲》是南朝一首乐府民歌。诗歌描写了一位少女从初春到深秋,从现实到梦境,对钟爱之人苦苦思念。然而这种相思却是从写梅花开始的。女子忆念梅花很想去西洲,去西洲的目的是要折下一枝梅花寄给长江北岸的郎君。她单薄的衣衫像杏子那样红,双鬓如雏鸦那样黑。这个身着杏红衫,双鬓乌黑的姑娘,再折一枝寒梅在手,在郎君眼里会是什么样子呢?
7.《梅花》(节选)
(唐)崔道融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唐代诗人崔道融直写梅花的冰清与孤冷。“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数点花萼的寒梅,孤独标致,是难以画出来的。她芳香中别有气韵,冰清玉洁到了极致,不用担心她寒冷。她是地地道道的冷梅,根本就不知道寒冷。
8.《梅花》(节选)
(南宋)陈亮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南床宋诗人陈亮捕捉到了梅枝的“疏”、“横”、“瘦”。稀疏的梅树枝条横斜着,刚劲有力;花萼上点缀着颗颗雪珠,反射出晶莹的光彩。有一朵梅花忽然先开了,竞吐芳香的百花就都落她的后面了。
9.《梅花》
(唐)李中
群木方憎雪,开花长在先。
流莺与舞蝶,不见许因缘。
唐代诗人李中这首诗,从侧面写出了梅花的与众不同。群木憎恨雪,梅花却喜欢雪。流莺、舞蝶与雪梅是没有机缘见面的,这恰恰反映出梅花的高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