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说到岩茶,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大红袍?
岩茶很贵?
天价武夷岩茶?
还是,我不知道什么是岩茶?
在与茶友们交流的过程中,麻花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岩茶,真是一个“问题少年”,尤其是新茶友,脑子里藏着问不完的问题。
如下文提到的5个问题,实在太高频了,90%的茶友入门,都会提到。
快瞧瞧,你是否(曾经)为这些问题所困扰呢?
什么是岩茶?
在武夷岩茶国标中,对岩茶二字,是这样定义的:
武夷岩茶是指在本标准第3章规定(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范围内,独特的武夷山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选用适宜的茶树品种进行繁育和栽培,并用独特的传统加工工艺制作而成,具有岩韵(岩骨花香)品质特征的乌龙茶。
说白了,武夷岩茶就是武夷山行政范围内产的,用特定茶树品种,经过传统加工工艺制作的,具有岩骨花香的乌龙茶。
瞧,够官方的介绍吧。
说的通俗易懂些,我们现在能喝到的水仙、肉桂、大红袍、铁罗汉、半天妖、水金龟、石乳、白鸡冠、黄观音、黄玫瑰、黄观音、金观音等茶,都属于武夷岩茶!
岩茶,不是只有大红袍吗?
岩茶,品种最为繁多,岩茶,可不仅仅只有大红袍一种。
1)以茶树生长环境命名,有:不见天,岭上梅,石角,过山龙,水中仙,金锁匙,半天妖,吊金钟等等。
2)以茶树形态命名,有:醉海棠,醉洞宾,钓金龟,凤尾草,玉麒麟,国公鞭,一枝香等等。
3)以茶树叶形命名,有:瓜子金,金钱,竹丝,金柳条,倒叶柳等等。
4)以茶树叶色命名,有:白奇兰,白吊兰,红海棠,红绣球,大红梅,绿蒂梅,黄金锭等等。
5)以茶树发芽迟早命名,有:迎春柳,不知春等等。
6)以传说栽种年代命名,有:正唐树,正唐梅,宋玉树等等。
7)以成品茶香命名,有:肉桂,白瑞香,石乳香,白麝香,夜来香,金丁香,竹叶青等等。
8)以神话传说而命名,有:大红袍,水金龟,铁罗汉,白鸡冠,半天妖,白牡丹,吕洞宾,红孩儿,状元红等等。
看,品种够多吧!
如果您只是单纯地认为岩茶只有大红袍,那么,您是一位合格的新手。
不过,今天之后,你就不会有此误区了。
岩茶,好喝吗?
无疑,这是新手入门时,一定会提出的疑问。
好喝,不好喝,直接影响我们的买茶心情。
不过,麻花想说的是:请大胆些,给自己一次机会,试一试呗。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最勇敢的。愿意尝试岩茶的茶友,您真的慧眼识茶!
岩茶,好喝与否,只有自己喝过才能得出答案。而不是听过耳朵喝茶。
张三说:“岩茶,很难喝的,有股药味。”
李四说:“岩茶,味道棒极了,香气特别好。”
王五又说:“岩茶,一般般吧,就那样吧。”
如果您随波逐流,怕是这辈子都不会喝岩茶了!
岩茶贵吗?
这个问题,别羞于开口,它直接关系到我们的购买力。
买茶,有谁会不问价格呢?差别在于,你买不买,还不还价罢了,没什么好丢脸的。
在过去,问岩茶价格,有几种茶,肯定上榜。
1、王威王13.9万/斤
2、空谷幽兰12万/斤
3、牛首9.6万/斤
……
就在今年,这个价格排名,被刷新了。
这张图,大家都不陌生吧,光是看价格,就觉得,此人多半是走火入魔了。
九龙窠母树大红袍每斤万元,远香每斤48万元,瑞泉圣匠每斤38.8万元,无极每斤37.5万元,天驿古茗每斤30万元,鹤顶红每斤19.8万元……随便一款茶,都足以让你觉得自己囊中羞涩。
但是,这并不是岩茶的常态!
武夷岩茶,也并非所有茶叶都是这般匪夷所思的价格,大部分的茶,我们都能消费得起。
所以,大家还放宽心喝茶。
岩茶,为什么这么贵?
这是上个问题的延续,当我们了解了岩茶的价格后,大脑第一时间做出的信息判断就是——这茶怎么会这么贵啊!
同样的问题,麻花也问过天心村的茶农,牛栏坑的坑主。
他只能耸了耸肩膀,一脸无奈地说:“没办法,市场就是这个价格,我也想卖得便宜点,但是……你懂得。”
原因,当然懂,不能破坏市场价格嘛,否则,那真是要被口水湮没了。
岩茶为什么贵?
它自清代起,价格就没有便宜过,有着傲娇的资本。
武夷之茗,厥种数十,各以岩名,上者每斤十至二十金,中亦五六金,他处茶不成饮也。
而今,岩茶的价格,一来是由市场决定的,二来是由本身具备品牌价值。
现如今,武夷岩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员,工艺的稀缺性,也直接影响了价格。
加之其工艺复杂,要制作一款上等岩茶,所需要花费的人力、物力多。
光是制作流程,就有十来项。
采摘——倒青——做青——炒青——揉捻——复炒——复揉——走水焙——扬簸——拣剔——复焙——归堆——筛分——拼配等。
其工序繁复,涉及到十多种技艺,需要至少几十个人在短时间内争分夺秒地做茶。
这年头,人工最贵!
武夷岩茶,自古有“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秉具岩骨花香之胜”的盛誉。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经得起多大的赞扬,就要捱得住多大的诋毁。
现如今的武夷岩茶,呈现在新茶友眼前,是饱受争议的。
一面,光鲜亮丽。
一面,却藏在阳光底下。
也难怪,新茶友入门,总要先提出各种问题。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