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湘云击鼓催诗贾宝玉出口成颂黛玉记录不着一字尽显情侣风流
宝玉说看见她们这三首诗吓得忘了自己的。湘云便拿一支铜火箸击着手炉,来个击鼓催诗。黛玉提笔准备记录。
宝玉念道:酒未开樽句未裁,黛玉写了,摇头笑的平平。湘云又道:快着。宝玉笑道寻春问腊到蓬莱。黛玉、湘云都点头笑道有些意思了。宝玉又道: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孀娥槛外梅。黛玉写了,摇头说小巧而已。湘云将手又敲了一下。宝玉笑道: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宝玉说一见她们三首,就把自己的诗忘了。让人忍俊不禁,看见别人三首诗,自己居然被唬得忘了词儿。
宝玉的诗大意是,还没开始喝酒、作诗,我去蓬莱(暗指栊翠庵)乞讨红梅。不是乞求观音瓶中的甘露,只是乞要槛外人妙玉的红梅。我到仙境来折梅,如同入世般挑着红梅离去。有谁怜惜我的瘦肩,没见身上还沾着栊翠庵的青苔吗。贾宝玉恳求大家允许他自己用韵。不是他能力不济,而是他不喜欢那些形式上的束缚。对于这种限制具有本能的抵触,追求的是自由。体制之内的东西再好,但被约束,被束缚,便不是贾宝玉想要的,他想要的是自由自在。
单独来看这首《访妙玉乞红梅》似乎很普通,可是结合全书来看,不难发现,贾宝玉的这诗,似乎写出了他内心深处的期望和愿望,宝玉按限韵写诗总是落地。这次不限韵湘云鼓未绝,宝玉便已出口成诗。这种随心而作的诗创意更佳,流露出的性情也更真挚。那入世、离尘惹人注目,令人不禁联想到他的来历与归宿。最终贾宝玉出家,若说在他内心早有考量并不现实,他的出家,其实并非为了修炼成佛,不过是对这个束缚他的家族,这个召唤他的尘世的逃避。这便增强了全书情节结构精细严密的效果。
妙玉的这枝红梅太美了,不只是颜色鲜艳,香味出众,它枝干遒劲清拔的格致更加夺目,象征妙玉其人与众不同。妙玉是荣国府下帖子请来的尼姑,她颂经极好,才华馥郁,文墨精通,品位高雅。她的栊翠庵花木繁盛,她养的梅花更出色。
湘云唯恐天下不乱,虽然并无恶意,却也在百般为难宝玉。黛玉主动执笔记录,这个细节意味深长。顺便评价宝玉的诗。非亲密关系怎能如此好?她开始对宝玉的诗歌评价不高,甚至有故意贬低之意。这显然和宝钗保护宝琴不一样,这是在调侃。这显然已经不是兄妹情所能解释的了。这分明是情侣之间的相互主宰。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起头第一句就被黛玉摇头评论平平。宝玉说出寻春问蜡到蓬莱。她二人都觉得有些意思。宝玉接着说出颔联,黛玉摇头道凑巧而已。其实这已经是在称赞诗句了。宝玉说出颈联和尾联,黛玉写完,湘云和大家就要评论了,甚至可能问他如何乞得红梅,甚至可能会取笑他,就在此时,丫环跑进来回道老太太来了,众人忙迎出来。
宝玉这首诗质量绝不一般,最后二句,被认为写的是乞梅的过程和结果。一句谁惜诗肩瘦,似乎贾宝玉真是冒着寒冷,弓着身子,去折了梅花又扛回,身上沾着苔藓,被认为他与妙玉擦出了火花:肩瘦难道真的是因为扛梅花所致?其实是因爱情而肩瘦,事实上宝玉这个胖乎乎的男孩子,从没瘦过。宝玉乞梅只身前往,隐而不表。妙玉与宝玉是否有不能启齿的朦胧微妙的情感?于是有人解读为青苔沾衣意味着宝玉和妙玉席地共卧了。你觉得可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