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红梅事件不真实的自己终会原形毕露,捧得

近日,深圳美女副校长胡红梅火了。她的火并非颜值,而是因为瞠目结舌的疯狂抄袭。

3月6日,深圳市龙岗区教育局官方发布关于对如意小学教师胡红梅学术不端正的处理决定:

撤销胡红梅如意小学副校长职务,调离教学岗位;撤销深圳市龙岗区“胡红梅名师工作室”、撤销“优秀校长”等诸多荣誉称号;责令其停止所有侵权行为,在本学年度“师德师风考核”中被评为“不合格”。

自此,这位女神级的深圳名师,因为涉嫌抄袭多位作家的作品而彻底跌下了神坛。

然而,胡红梅真的只是靠抄袭,达到了今天的声望和高度吗?看了她的履历,才知道她以前还是做了不少实实在在的事情。

在胡红梅创建的“班级博客”里,她与学生一起写了多篇博文;举办了余期“家长智慧课堂”;每年开展“家长朗诵社团”活动;创立了家长“周博”,坚持“每周一信”给每位家长,收到的家长回信攒到了两米多高。

到年,胡红梅到各区各校开展了近场公益培训活动,做了近期公益讲述活动,开展50期公益网络讲座。

至年,她的工作室网络公益教研活动对3个群约余人在线分享多期;每个月为全国各地的老师、学生们进行整本书的线上导读;

带领工作室帮助近所乡村学校建立“阅读教室”,捐书3万多本。

看了这些我们感到,胡红梅其实还是挺有能力的,而且有激情,有韧性,有规划,一做就是好多年。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有能力有激情有才华的人,后来却为名利羁绊。如果没有抄袭,她无疑是一个很优秀的老师,从家长留言的挽留,支持和鼓励就可以看出来。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她的抄袭竟然一字不改地照搬,可谓“吃相难看”。

为了成名,胡红梅啥都敢抄。他人的教学成果书籍作品,甚至国内国外的各种教学书籍通通不放过。

靠着毫不顾忌地抄袭,胡红梅一路荣誉加身、光环耀眼,最后成为名师!

然而,正中了江湖上流行的一句话: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就如盖一栋高楼一样,地基不牢,下边的一层还未完全凝固,就急着加盖上一层,盖的越快越高,就会倒塌的越快越彻底。

按照胡红梅的能力和表现,她完全可以依靠自身实力,脚踏实地在本职岗位上一步一个脚印达到一个高度。

可她偏偏内心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浮躁起来,想通过抄袭别人去走一条捷径之路,而且毫无顾忌,最后搬起石头将一下子将自己砸的粉碎,一失足成千古恨。

何止胡红梅,这些年,学术界,乃至其他行业的造假事件,抄袭行为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大家时不时就会听到。

前几年,某地一个行政部门,领导的总结报告一字不差地照搬了另一个地方相同部门的稿子,最后连落款都忘记了修改。

这件事后来被纪检部门查处,当然也成了一个特别搞笑的事件。

所以,浮躁和虚假远不止胡红梅一个人。当名利和诱惑摆在面前,又有几个老师能不心动呢?

当一些老师看到胡红梅凭借着抄袭手段,便能够获得这么多荣誉,身为同行的老师们又是否也会动了歪心思呢?

我们不能说所有的教师都是这样,但这些年教育界的浮躁行为,老师们的世界观、金钱观、荣誉观确实发生了很大变化。

有家长反映一些老师课堂不讲、课后补。

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矛盾已经导致连续多起学生自杀事件。

还有大学老师猥亵女学生也已经发生了好几起。

这些事件的连锁反应,不能不说是我们的教育环境已经出了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一句话:浮躁!

浮躁的教育环境造成了老师们浮躁的心理,反过来,他们浮躁的心理使得教育环境变得复杂,同时也变得更加浮躁。

本来,成功的路上是没有捷径可走的,所谓的捷径终有一天都会付出代价。

抄袭,本质上就是一种偷窃行为,而许多人却不以为然,觉得并没什么。

也许很多学者涉嫌抄袭并没有被曝光,凭借着抄袭他们获得了荣誉。

但荣誉只是附加于他们身上外在的东西。没有真正的获得知识,灵魂终究只是虚壳,终有一天它会破裂。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1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