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东北话江南铜
-05-:54浙江梅,花色艳丽。有纯白、粉红、紫红、淡黄、淡墨等多种颜色,花形极美,花香浓郁;艳如朝霞、白似瑞雪,绿如碧玉、紫若凝云。梅花开放时,散发淡淡幽香,被历代文人墨客称为暗香。“着意寻香不肯香,香在无寻处”让人难以捕捉,却又时时沁入肺腑、催人欲醉。
梅,造型独特。梅有俯仰侧卧之形,横斜疏瘦之态。梅干苍劲嶙峋,有一种饱经沧桑之美。梅枝清癯明晰,多变而有规律,呈现出一种很强的韵律感。
盆景的梅,多采用人工修剪、压条和造型,以追求一种艺术上的美感。为此,清代龚自珍就写过“病梅馆记”的文章,对人工伤害梅枝提出了批评,认为伤害了梅的天性。当然,龚自珍只是借花喻人而已。
有些花,也叫梅,却不是梅。比如,我们北方秋季,公路两边白粉两色蝴蝶一般的草本植物,我们称之为扫帚梅。但它不是梅,叫格桑花。还有,每年五一节左右开放的榆叶梅,也不是梅。因其叶片像榆树叶,花朵酷似梅花而得名。我曾在海南见过一种花卉,叫三角梅,其实,是紫茉莉科草本花卉,不是梅花。
桑格花
榆叶梅
人们爱梅、喜梅、咏梅,以梅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的诗文和画幅,表达对梅的情感。仅《全宋词》中就有咏梅词一千多首。
梅花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忆梅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杂诗》之一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欹穸前,寒梅着花未。
雪梅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梅》宋代王淇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卜算子陆游(宋)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白梅》元代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梅入画,大约是在汉魏南北朝时,宋徽宗赵佶有名画“腊梅山禽图”,现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北宋王岩叟有“梅花诗意图”,现在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南宋画家《雪中梅竹图》、元代画家王冕《墨梅图》上海博物馆藏。明代徐渭《四时花卉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对梅的喜爱,以至于痴迷,使历代都出现了
《梅花诗意图》局部
“梅粉”。诗人白居易特别喜欢梅花,在杭州期间,醉心孤山的梅花。写了:“三年闷闷在余杭,曾与梅花醉几场;伍祖庙边繁似雪,孤山园里丽如妆。
唐明皇李隆基的妃子江采苹,特别喜欢梅花。皇上根据她这一喜好,戏称她为“梅妃。”
南宋范成大是位赏梅、咏梅、艺梅、记梅的名家。他在苏州石湖辟范村,搜集梅花品种12个,写成了一部梅花专著:《梅谱》。
元代有个爱梅成癖的王冕,隐居于九里山,植梅千株,自题所居为“梅花屋”。有一首诗“墨梅”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宋代著名画家宋伯仁,生平喜爱梅花。他为了画梅,种植了许多梅树。每当梅花开放,他从早到晚地在梅树下细致观察,整理成一百幅图稿,定名《梅花谱》。
梅,也有典故和传说。隋代赵师雄游罗浮山时,夜里梦见与一位装束朴素的女子一起饮酒。这位女子芳香袭人,又有一位绿衣童子,在一旁笑歌欢舞。天将发亮时,赵师雄醒来,坐起来一看,自己却睡在一棵大梅花树下,树上有欢鸟在欢唱。原来梦中的女子就是梅花树,绿衣童子就是翠鸟。
相传北宋著名诗人林逋,长期隐居在杭州西湖孤山。终生不娶不仕,埋头栽梅养鹤,被人称为“梅妻鹤子”。他对梅花体察入微,曾咏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为后人不断传诵。
梅花不仅在我国是珍贵花卉,在国外也很受人喜爱。日本还有“梅之会”的组织,并出版发行专门刊物《梅》。
年,中国邮政发行了《梅花》特种邮票一套。从多个梅花品种中推选出来六个梅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优质品种。这套梅花邮票图案采用传统的工笔,重彩表现手法在绢上精心绘制而成,有着极高的经济收藏价值。
人们爱梅、喜梅,不仅仅源于它色相形态,更主要的是它蕴含的精神和人格寓意。古人把松、竹、梅称作“岁寒三友”,尊梅、兰、竹、菊为“四君子”
梅,是美丽的报春使者。凌寒飘香,独步早春,迎雪吐艳。于是,遂有了“宝剑锋从磨励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诗句。梅,高洁、典雅、冷峭、坚贞,象征着隐者、高士、美人、君子。
梅,象征相思和友情:“人间离别易岁时,只梅枝,勿相思。”这便是诗人对故人的相思。“折梅逢驿使,寄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浓浓友情倾注于一枝梅中,不知收到者是否感动呢?
正是梅的这一特性,使它成了华夏文化的一个鲜明符号,只要带上“梅”这个字,一切事物就变得了有意义。比如:梅花岭,梅花拳,梅花桩、梅花馆、梅花针,梅花园、梅花螳螂拳……
姓“梅”人,往往让人产生“清秀淡雅、诗意氤氲”之感;叫“梅”的人,也会让人联想到“璀璨艳丽、妩媚绰约”的气韵:玉梅、冬梅、雪梅、春梅、淑梅、桂梅……曾经有个英国首相,也要来凑热闹----特蕾莎梅。
我想,梅,要是有维权意识,上告法庭起诉他人侵权,得到的赔偿,一定是日进斗金。
最好玩儿的,是一个梅花党案件。,李宗仁偕妻郭德洁回到祖国大陆,第二年郭德洁去世,国民党特务编制出一个梅花党的故事,说郭德杰是“梅花党成员”。不料,竟然演变成一桩惊天大案,闹得神州沸沸扬扬。与此同时,以此为题材的手抄本小说层出不断,花样翻新,暗中流行全国,吊着社会的胃口,刺激着人们的神经。
这就是梅,一个平凡的事物,被人赋予了无限内涵。
日前,笔者在手机上看了一个电视剧,其中有个情节:寒冷的早晨,稀疏的雪花,一个美丽的女孩儿,在吟诵一首梅花诗。语音凄美、诗性柔情;一股“既揪心、又震撼”之感油然而生。苦于没记住,于是,打开手机反复观看,收录下来。以此,献给读者,作为文章的结尾!
醉卧风月酒意寒,片片凋落又冬残。
茫茫人海回头望,春雪飘零泪暗弹!
梅花形状的小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