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耶精舍:张大千的园林”展览海报余德耀美术馆
画家张大千晚年定居中国台湾,在台北市士林外双溪营造其居所,也是其生平亲自设计的最后一座园林,取名“摩耶精舍”(Māyā’sAbode或AbodeofIllusions)。“摩耶”出自佛教典故,取其梵文māyā的中文音译,意为幻象。“精舍”泛指僧侣或居士居住修行的场所。摩耶精舍极富园林造景之胜,由张大千精心营造,一花一草一木的构想、摆设均凝结其对自然的无限热爱和对美的极致追求。
摩耶精舍影娥池胡崇贤张大千年摄影墨50..8cm余德耀基金会收藏
摩耶精舍影娥池上红梅新放
崇贤来赏
喜而留影
谓视如辋川一曲也
命为题识
七十一年壬戌上元
八十四叟
爰
张大千一生酷爱荷花与梅花,在摩耶精舍遍植奇珍异品。自摩耶精舍落成之始至年间,他常常邀请摄影师好友胡崇贤入园拍摄。作为20世纪中国画坛最负盛名的艺术家之一,张大千很早就认识到摄影作为表现媒介所具有的潜力,以及相机作为现代艺术和传播工具的重大影响。胡崇贤本业擅长人像摄影,但他每遇风景名胜之地,就以相机替代画笔,追求“真善美”的国画意境,走上艺术摄影之路,其艺术摄影创作获得诸多艺文界人士的赏识,也得到张大千的高度讚赏与肯定。胡崇贤的摄影构图参考水墨画传统,在拍摄摩耶精舍的梅、荷时,为捕捉花的自然之态,他去除所有的干扰因素,在被拍摄的花朵和枝干后面放入空白的背景,呼应张大千许多花卉作品中绢纸的背景效果,等候恰如其分的时机尽显花之精髓。冲洗放大之后,张大千在每张照片上以行草风格的书法题跋,两位艺术家再以水墨画一般的规格落款印,使摄影更具画意。
胡崇贤镜头下的梅花大部分使用仰视角度拍摄局部,充分展现梅以曲、以欹、以疏为美的独特风姿。借宋朝文人杨东山《梅花说》之语,张大千在其中一张摄影作品上题识“写梅形体是为写真,传梅情性是为传神”,称讚胡崇贤的照片不仅刻画了梅花的形态,更重要的是展现出梅花的精神,“当为我辈之师”。
如此风标绝世无胡崇贤张大千年摄影墨40..8cm余德耀基金会收藏
如此风标绝世无认桃辨杏忍相诬
从人去作樱花看
信是胡儿祇识酥
三十年前予从江户贤崇寺得红梅一株
花大如酒盏
寺僧告予从姑苏渡来者
予将移植八德园手折一枝归寓斋
市人惊诧曰
今岁八重樱开何早也
予戏占小诗记之
顷又移栽摩耶精舍花盆丰艳
留影并识
爰
六十九年岁不尽日
在作品《如此风标绝世无》中,胡崇贤拍摄了一株盛放于摩耶精舍的红梅盆栽。其摄影构图极富巧思,数丛红梅傲然挺立于遒劲倔强的枝干。张大千爱好收集珍贵的梅花品种,曾在江户(现日本东京)贤崇寺购得这株盆栽,从巴西八德园移到美国,最后飘洋过海运到摩耶精舍。因其花开如酒盏一般大,曾被人误以为是八重樱。张大千感歎胡崇贤镜头下这盆重盛于摩耶精舍的红梅,丰艳更胜从前,遂以三十年前戏拈的小诗题于其上,引用苏东坡笑石曼卿作诗“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的典故,感歎市人只识表面之美而不知梅格与众不同。他考虑画面留白的空间,巧妙地于画面右上角题诗题字,笔触有力鲜活,使画面更富戏剧性和感染力。
五干亭亭胡崇贤张大千约年摄影墨50.cm余德耀基金会收藏
若箇荷花不有香若条荷柄不堪觞
百年不饮将何为
况复新根琥珀黄
徐青藤诗
古人以荷梗吸酒谓之碧筩酒
崇贤此製五干亭亭
真有此风致也
八十一叟
爰
每到夏日时节,张大千在摩耶精舍种植的粉红、洁白的盆荷竞相开放,尽收于胡崇贤诗意的摄影创作之中。对于荷花的拍摄,胡崇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