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楼梦与自然

?

我对红学的了解,是从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和百家讲坛的《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开始的,一个是典雅端正的文学评论派,一个是八卦传奇色彩的索影派,却都让我看得津津有味。在那个炎热的夏天,我每晚守在同学送的7英寸小电视前面,等着百家讲坛开播,将王国维那本薄薄的小册子翻起卷角,沉浸在红楼梦的世界里不可自拔。后面我看了更多流派的书籍,每个派别都有让人眼睛一亮的观点,但除了版本学,也各有其宗旨不能圆说之处。如果说张爱玲是一口井,后人每次淘洗,都能淘出新的金屑,那曹雪芹和《红楼梦》就是一汪大海,覆盖了我们精神文化的所有层面,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自己的红楼梦。

?

董梅的《红楼梦讲义》结合了评论派和考证派,从红楼梦的文化哲思和世俗百态两个方面入手,既在精神层面对书中精神和人物做出讨论,也从经济建筑等世俗层面剖析了贾府的生活,可谓是有雅有俗,包揽万象。语言上流畅自然,切入点诙谐有趣。作者从王熙凤的奢华服饰解读,推断出除了爱好奢华,爱穿裘皮也是因为她小产后的身体虚弱怕冷;曹雪芹极力避免具象描写林黛玉,对林妹妹服饰的唯一描写是琉璃世界白雪红梅,穿着大红羽纱鹤氅的黛玉和披大红猩猩毡斗篷的宝玉踏雪而行,原来是暗合《诗经》里的“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惠而好我,携手同行。”

《红楼梦讲义》中,董梅从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入手,细解《红楼梦》的建筑格局、饮食品位,生活美学,却在写完贾府的贵气和格调之后,笔锋一转,从“自然”入手,解读红楼梦里的人物和精神。

贾宝玉之所以成为《红楼梦》的第一主角,因为他没有世俗男子的浊气,不追求功名利禄的蝇营狗苟,不以自己的身份地位沾沾自喜,怀抱一颗赤子之心。他能对着鸟儿鱼儿说话,喜欢的时候,一根针都是好的,不喜欢的时候,贵重的扇子撕了也就撕了,他能和柳湘莲蒋玉涵成为朋友,能够把妙玉要丢掉的碗送给刘姥姥,听到抽柴火的故事就心生向往。宝玉身上没有太多社会的属性,而是一个自然的人,他的感情是发乎自然的,而不是遵从礼教的,他的爱好,也是遵循本心,而不是屈从外力。他宁愿做一个富贵闲人,天天和“清净女儿”待在一起,也不愿关心仕途经济,变成自己口中的国贼禄鬼,人人都说金玉姻缘好,他却只想要木石姻缘。他始终保持着和自然相同的精神脐带。

?

宝黛钗的情感纠葛中,黛玉风流灵秀,才高孤傲,是闺秀中的佼佼者,宝钗妩媚端庄,稳重豁达,是王夫人心里的最佳儿媳。宝玉不爱人人称好的宝钗,钟情于爱使小性子的黛玉,不是因为宝钗不好,而是因为黛玉才能理解他的孤独和痴傻。宝钗的好,是社会性的好,甚至因为面面俱到,端方随份,失去了原本属于女孩的那一份真情,变得“无情”。而黛玉则是相反,她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5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