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画派与海派绘画是中国近现代艺术发展历程中两个重要的画家群体,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从今天起对公众展示的“历史的星光——京津画派和海派绘画研究展”荟萃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陈师曾、陈半丁、徐悲鸿、张大千等南北艺术家的近90件精品力作。“在呈现历史事实的同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新的方式。”总策展人、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馆长陈翔如是表示。这是上海首次系统呈现京津画派与海派绘画的展览,展方期待通过艺术作品及相关文献的呈现,从文化背景、社会生态、画家群体、艺术面貌等多个方面切入,呈现两个画家群体的不同选择以及这种选择与城市发展、社会转型、文化裂变之间的关系,也力图对当下的艺术创作有所启示。展览汇集多位近百年来影响中国画发展历程的名家之作。有京津画派画坛领袖陈师曾的作品,也有后海派画坛领袖吴昌硕年创作的《红梅图》。创作《红梅图》后月余,吴昌硕赴任安东代理县令,一个月便辞职,有“一月安东令”之说,吴昌硕从此走上以画为生的道路,为其定居上海成为海派领袖埋下伏笔。展览作品清晰呈现了20世纪中国画“推陈出新”与“引西润中”两种发展方向。展出的作品中齐白石《松鹰图》、萧俊贤《着色山水》、溥儒《薜荔垂千仞》、张大千《始信峰图》、于非闇《画众生黑》、谢稚柳《松嶺霜红》等作品可窥见京沪两地画坛借古开今面貌之丰富。移居也成为南北影响交融的一大原因。20世纪前期,陈半丁、陈师曾、王梦白等受教于吴昌硕的画家先后从上海北上定居北京,助推了金石大写意风北渐。京津画坛多位名家曾寓居上海,如第一位在新式学校教授中国画的教师萧俊贤年辞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教职后定居上海,并在上海鬻画授徒,举办过5次画展;叶恭绰在上海定居的十余年间,与吴湖帆在书画鉴藏、创作上相互影响。展览中有一幅北京画院收藏的吴昌硕题写于年的齐白石润例格外引人注目,可知齐白石初入北京画坛以砚田为生计,其画价的基本情况。齐白石曾赋诗“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轮转来。”难掩其对“缶翁”吴昌硕的尊崇之情。“这次研究展是对于中国传统艺术如何在传承、融合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一次认真思考。”陈翔认为,京津画派和海派绘画,各自以机智而切身的选择、务实而有效的实践来积极应对变革大潮的冲击,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坚韧顽强和自我革新的生命力。(新民晚报记者徐翌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6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