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风浩荡石头嘴

作者:邬思本

鹧鸪天.河街新貌

改革求新八二年,披荆斩棘步维艰。

石头嘴镇多春色,换貌河街展笑颜。

除弊事,绘新篇,干群意识已超前。

路边商店如春笋,覆地翻天好梦圆。

年,改革春风吹遍大江南北,也吹进了大别山深处鄂皖边陲的湖北英山县石头嘴小镇,那些头脑灵活的人士借改革东风大展宏图。

以前的河街就是现在的中街,仍是南北走向,南从汽车桥起(石头嘴第一座可以通车的石拱桥)北到石镇高中止,街长约1公里,宽9至10米,街道是由沥青混凝土铺成。

政策开放,大量提倡经商,洋铁皮的商棚如雨后春笋,黄金地段是见缝插针。

石头嘴镇高瞻远瞩的雷占英党委书记,经过深思熟虑马上联系曾是地主子弟的砌墙师傅王甫旺、王甫生、王惠东、王曙东、陈胜权等几人成立石头嘴镇建筑队。

当时他们只建土木结构的砖瓦房,现在取而代之的是框架结构的楼房,首先缺少技术人才,缺少建筑机械设备。

雷书记鼓励他们要粗中有细,大胆创新,还主动帮忙联系第一笔生意,蚕种场的几栋大楼。签订合同时他也在场,要求对方先付百分之二十的启动资金,用来购买机械设备和建筑材料。

雷书记还特别叮嘱建筑队长招贤纳士时,尽量优先本镇的技术人才,哪怕是小工,也要以近就近啊!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当年为了石头嘴镇的发展呕心沥血,走南闯北的身影永驻心间,流芳千古。

领筑队工头不负领导的厚望,在安全上、质量上、经济管理上都井井有条,账目分明。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关心下已见成效,鸟枪换炮,由建筑队更名:英山县石头嘴镇建筑公司。

有一个体户姓沈,人称沈爹,头脑灵活,文化功底厚,八三年在大桥西边建造一间十几平方的铁棚,卖小百货。金铺有位姓甘的砌墙师傅手艺好,来石镇建筑队帮忙,也爱好文学,租住大桥旁边,夏夜无事,常到店外桥头纳凉,一阵凉风吹来,他心血来潮想起家中的妻儿,突然摇着蒲扇即兴七绝一首:

暑往寒来春又秋,与君常聚小桥头。

论今颂古消炎夏,搜奇探奥解客愁。

沈爹才思敏捷,即吟诗安慰:

盛夏桥头似入秋,文友相聚水长流,

劝君莫起思家意,石镇风光可解愁。

大桥头的东边有一棵法国梧桐,树高估计十七八米,树杆粗硕,树冠给人以一种羁傲不逊的姿态,独立潇洒地霸占了下街头一道靓丽的风景。

居委会的村干部聪明,利用这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树底下建三联房子,开个“大众餐馆,贴上对联:

面可充饥请坐下品尝两碗;

酒能解乏快进来喝上几杯。

不知每年上交村里多少,我只知道承包给本村的村民,生意兴隆,没过几年,他几处房产,富得流油。

上隔壁是石头嘴镇文化站,爱好琴棋书画的附近村民,他们把田地种好,农闲时在这里吹拉弹唱,逍遥自在。

往前走几步到了供销社二市门,不知怎的售货员的态度来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听说他们的铁饭碗也改革了,按劳计酬。哦,原来如此!

二门市上面是本街居民开的餐馆,小笼包、油酥饼、蛋炒饭……锅里的汤煮得滚花乱跳,甜辣香咸,由人自选。烟雾缭绕,飘出香味唤醒着人们的食欲。最吸引人的还是那幅劝人节约,饮酒勿醉的对联: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弃之可惜;杯中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理发店的师傅以前都是男士,有这样一句老话:男人的头,女人的脚。只准看,不许摸。迷信说法:女人若是摸了男人的头,这人在一年之内不走运。自从改革开放以后,理发的行业也随之改变千百年的陈规陋习!这家理发店的三姐妹,为人踏实,手艺不错,加上她爸爸一幅语气中肯的对联:

做事从头起;服务礼当先。

所以生意是相当的好,去那里理发的老板,个个鸿运当头!

理发店上面原来是居民住户,现在统统把前面一方墙拆开,换上卷帘门经商,有磨米粉的、打饼子的、卖日杂百货、小五金的、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转弯处,有一家红梅面馆,店面只有十几平方。可谓是:麻雀虽小,肝胆俱全。老板娘虽是徐娘半老,却风韵犹存,我最看重的还是她吃苦耐劳的精神。天不亮就来到店里,饺子馄饨面,随到随煮;油条饼子馍,热乎烫手,价廉味好,顾客吃得眉开眼笑,饱嗝连连。

这里是三叉路口,医院,老百货大楼,中间连接居民户。有木工店卖的是时尚的家具,以前若有嫁女的人家,提前几个月请锯匠来家锯木板,再请木匠师傅做几件老式的家具:箱子、柜子……现在是车开到店门外,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抬货上车,直接拉到男方的新房摆好,省去多少繁琐的细节?少花多少冤枉钱!

上面有一铁匠铺,我看他师徒整天挥舞着铁锤咚、咚、咚……忙得汗流浃背,把烧红锤好的铁器伸到水里定型,“哧……”地一声冒出一缕白烟,想起一幅形象生动的对联:千锤百炼不分酷暑寒冬一锤定音;水深火热尝尽世态炎凉穷家厚路。

忘记猪鬃厂的老板姓什么,只记得那时还不兴出外打工,十里八乡年轻姑娘通过熟人的介绍,可以来这里上班。有几个生产车间、成品车间,当时生意兴隆,收入可观。她们打扮入时,真是粉红黛绿美人乡。她们既是石头嘴镇一道靓丽的风景,同时也解决了一部分未婚男子的婚姻问题。

传播中外文明史;培育古今栋梁才。

说的就是石镇高中,这里向社会输送多少人才?为国家培养多少精英?不计其数!

汽车桥的西边第一家,是由老街的手工业联社迁移到此,厂名与技术不断同步更新。田地到户那年,由镇办企业已挂靠县汽配厂,89年后又更名湖北升降器厂。

石头嘴镇政府出门的那条路往前走,靠中街的西边有一铁棚,店主来自陶家冲姓方名亚的年轻人,头脑灵光,为人随和是做生意的一块好材料!妻姓刘名燕平是美女型,经商头脑更是了得!“方圆售货亭”可方可圆,人如其名。男主外负责采购、女主内负责销售,从卖小百货起家到卖建筑五金,再到收购药材,如今北京同仁堂8家大型企业与她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每天固定用工30多人,她多次被评为“三八红旗手、巾帼强人、还当选为英山县政协委员。她不但带活了石头嘴镇的经济,更令人敬佩的是为人低调、谦逊,尊老爱幼,每年年底慰问村里孤寡五保和80岁以上有福有禄的高龄老人。应验了那句古言:厚德载物!

一对来自穷乡僻壤的小夫妻,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经过自身的奋斗和努力,从小铁棚到拥有多万元的资产,这一路的艰辛困苦可想而知。我由衷敬佩,故赠词一首:

鹧鸪天.颂双骄

改革春风三月天,方圆百货品时鲜。

丈夫随和口碑好,巾帼强人政绩传。

男采购,女攻关,黄金搭档似双鸾。

寒门崛起堪称赞,带动乡亲年胜年。

河街的居民,看到大好形势,不约而同地将堂屋改店面,卖那些吃的、喝的、用的、穿的……琳琅满目。记得有一户女主人郑三姑大名郑婉珍的老奶奶,生得杏眼柳叶眉,又高又直的鼻梁,瓜子脸还有弧线上扬的小嘴。她心灵手巧,锈的凤凰可飞、金鱼能游,八乡十里嫁女的都来她这里买枕头套。以前是偷偷的卖,如今政策开放,她把刺绣品摆在货架上大胆地交易。

再往上是一坵农田,村干决定将田填平,在这里建起了十几联屋的货栈,一买二卖,生意兴隆。所以,居委会比那些边远的山村先富起来。

医院对门是袁二哥的商店,也是由小铁棚起家的,他俩夫妻为人厚道,诚信为本、经营有方。如今资产几百万,最令人羡慕的还是:子成龙,女成凤。

石头嘴镇粮管所,以前是职工开着拖拉机,带上大队保管到各小队征粮。改革开放以后的粮管所与以前大不一样啊!记得农忙假期,吃过午饭,父亲挑一担晒干的小麦准备去卖,母亲拿一只蛇皮袋,铲十几斤出来要我驮着。

从家到石镇街,约5里山路,崎岖不平,我背着晒热的小麦,翘着嘴一声不吭地跟在父亲的后面。哎呀!只见卖麦的排队排到三叉路口这里来了,距离粮管所有四五百米远。少数人用板车拉几蛇皮袋小麦,大部分是用两只箩筐挑,在等待工作人员验收质量,只见他拿着一个管式仪器,往小麦里一插,往上一抽,看看仪器。质量苛刻,若是有点沾亲带故的当然是另当别论!

望着这长长队伍,前进的速度像蜗牛爬行一样慢,我心生一计:有个吃商品粮的表姐住在街上,她平时也是在粮管所买粮吃,何不直接将小麦卖给她。我跑步把表姐请来,她看看小麦,相当满意,很快达成了交易,父亲微笑地点着钞票,我也得到相应的奖励,一条裙子。

田地到户,自负盈亏。天道酬勤,力耕不欺。在短短的几年,人们由缺油少盐到丰衣足食;由赊赊欠欠到存款过万。往日七零八落的河街,在改革后高楼林立,霓虹闪烁。

城乡发展一体化,处处洋溢着欢歌笑语。田栽水稻、套养鱼虾;地种药材、兼培天麻;山植茶叶、旅游开发。肥肥的是猪仔,胖胖的是娃娃,沼气炉一烧,炖熟了鲜鱼虾……少女窈窕的美,少妇成熟的美,小伙帅气的美,老人福态的美,一切源于改革开放的美!好一幅国富民强的喜人图啊!石头嘴镇如此的美,此时不赞,更待何时?

鹧鸪天.改革开放乡村景

旭日东升透薄纱,鸡鸣犬吠隐桑茶。

门前稻谷翻金浪,屋后灵芝送晚霞。

肥六畜,美丫丫,佳人十八岂需夸。

农家小院风光好,四季飘香窗外花。

(编辑童曙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17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