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得梅边结茅庐吴昌硕与梅

吴昌硕平生最爱梅花,曾有“安得梅边结茅屋”之愿。及至暮年,对梅花的眷爱之情与日递增。梅,在冰天雪地万花凋谢中,凌寒独自开,显其高洁。

梅花更是吴昌硕绘画中表现得最多的一个题材,他酷爱梅花,早年即与梅结下深交。在他安吉寓所的小园中,植有数枝梅,梅花的出世之姿早已烙印在他的脑际。他把梅花看成自己的知己,“苦铁道人梅知己,对花写照是长技”。一年冬天,如拳的大雪把芜园中一棵老梅树上开花最盛的一根枝条压折,落在邻家园内。邻家老翁把断枝梅花养在瓦罐里送给他。吴昌硕十分惋惜,想起梅花的遭难,忧伤的心情久久无法消散。为排遣忧伤,他展纸濡笔画了一幅老梅,并题长诗。诗末曰:“……风寒月落春寒深,应有花魂根下哭。淡墨聊当知己泪,貌出全神此长幅。残麟败甲好护持,莫再人间遭手毒。”画家由老梅的遭际联想人世的坎坷。

“冰肌铁骨绝世姿,世间桃李安得知。”这是吴昌硕用来赞美梅花的诗句。吴昌硕处在当时黑暗、污浊的社会中,他想有所作为而不可得,又不愿意像桃李那样阿谀媚世,随波逐流。因此,他对于有着绝世之姿,又具有“冰肌铁骨”的梅花产生了特别深厚的感情。画梅,乃是借此抒发他那一股愤世嫉俗的感情,所谓“缘物寄情”,有很多的社会因素,并非只是纯粹的个人爱好。

吴昌硕题《墨梅图》说:“人间干净地无多,欲结孤根奈如何?写入图中悬素壁,春风日日在岩阿。”自然之梅,无法在这肮脏的世界上生根,只有画家把它们写入图中,悬之素壁,才免受污秽之苦。

“唯三更月是知己,此一瓣香专为春。”这是吴昌硕在一帧梅花上的题词。这一题词,不仅流露出画家傲视世俗、不同流合污的心情,同时也表达了他以自己的艺术创造为人间带来明媚春光的愿望。

吴昌硕画梅,要求画出梅的不同情状。在《三年学画梅》诗前小序中说:“醉后以酒和墨,为梅花写照。梅之状不一:秀丽如美人,孤冷如老衲,屈强如诤臣,离奇如侠,寒瘦、枯寂、坚贞、古傲如不求闻达之匹士。笔端欲具此众相亦大难事。”要传达出这么多美妙的姿态,需要外师造化,“梅枝索貌孤山寺”。在对梅花的形象十分熟悉的情况下,画家创作时,“但觉梅花助清气”。在胸中之梅的推动下,“唯任天机外行,似兴酣落笔,物我两忘,工拙不暇计及也”(题《为栖霞岭头陀画梅》)。吴昌硕画梅,每不说画而说“扫”,如说“但凭篆籀扫”。一个“扫”字,恰当地表达吴昌硕画梅之时,一任自己的意兴,纵笔挥洒,风驰电掣、龙飞凤舞的神态。

除了画墨梅,吴昌硕也常画红梅。他常说,画红梅必须掌握水分和色彩调和的分寸,并做到红紫相间。才能得古逸苍冷之趣,不然,画的红梅与妖桃秾李没有什么区别,也就无情趣可言了。他在一巨幅红梅的题跋中写道:“画红梅要得古逸苍冷之趣,否则与夭桃秾李相去几何!一落凡艳,罗浮仙岂不笑人唐突?”

吴昌硕画梅还常伴以怪石。他认为“石得梅而益奇,梅得石而愈清”,把这两者比做知交。有了石头为伴,构图上就有较多的变化。如《梅石图轴》(),图中梅为主体、以古篆隶笔法写梅的枝干,梅枝上繁花点点。梅枝后面,以淡墨勾勒出一方顾石,衬托出梅花坚强不屈的性格。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2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