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之佛为何人?
陈之佛五十岁生日时,当时最有名的画家们,徐悲鸿、吕凤子、陈树人、柯璜、汪东、黄君璧、傅抱石、赵少昂、傅狷夫、杨中子、张安治等人,都以佳作相赠。
陈之佛是二十世纪中国工笔花鸟画的杰出代表,是工艺美术家、美术理论家和美术教育家。
他年少时即显现出过人的艺术天赋,年前往东京美术学校(今东京艺术大学)学习工艺图案,是留学日本专攻工艺图案的第一人。他对20世纪的中国美术史谱写了工丽纯美的篇章。
学成归国后,陈之佛专注于中国工艺美术事业,创作了大量极具艺术价值与审美价值的装饰纹样和装帧设计,并先后执教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国立美术专科学校。解放后又任南京大学教授、南京师范学院教授、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等职。
他深植传统根脉,入古出新,既是自明清以来在工笔花鸟画方面造诣高深、贡献卓荦的艺术大家,也是我国现代工艺美术和艺术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在陈之佛五十岁生日时,当时最有名的画家们,徐悲鸿、吕凤子、陈树人、柯璜、汪东、黄君璧、傅抱石、赵少昂、傅狷夫、杨中子、张安治等人,都以佳作相赠。
时年42岁的傅抱石,是山水画大家,也擅长古装人物画,但其现代人物写真并不多见。而他赠予的《敬此为寿》中,画的是陈氏全身像,十分难得。
画的中央部分为身着长衫、布履的陈氏,站在一株挺立的青松之前,一棵红梅,在乱石堆中拔地而起,掩于陈氏膝下;一组翠竹发端于梅丛,又从松下右侧穿过,至左侧直绕至右侧,由近至远,消失于画外,使松、竹、梅成为有机联系的一组,烘托着陈氏的立像。
傅抱石吃曾为为陈之佛《寒梅小鸟》的题诗:
“花鸟至今日,纷纷多径蹊。漫狂称八大,刻划许云溪。雪翁逞遐想,落笔世所稀。既擅后蜀意,复具南唐奇。雪个已矣瓯香死,三百年来或在斯。”
“雪个已矣瓯香死,三百年来或在斯。”这既是对陈之佛绘画创新精神的极高评价,又是相互间真挚而崇高感情的真实流露。
“三百年来或在斯”,此语不狂,此人值得。
最近中国美术馆联合南京博物院展出了陈之佛的画,让我看到很感动。
我至今仍记得看到他工笔之细时的动容,动容于那份我看得到画但看不到背后人却能想象的认真描摹;动容于那日夜观察,记于心临于纸笔的耐心;动容于时随世变,但初心不改地坚持;动容于他给我一份继续的勇气,让我一次次认识到这世界依然有同好者、同道者,他们都在行动,而我们不孤单。
松、竹、梅是中国文人极为喜爱的“岁寒三友”,都具有不畏严寒的铮铮铁骨,也是陈氏花鸟画中最爱采用的题材。陈氏曾在自己的一幅画上题辞:“苍老劲拔是松之格,劲节萧疏是竹之格,闲淡孤高是梅之格。”这松、竹、梅拟人化的品格,也是陈氏天生的秉性和人格之所在,以此作为其画像的衬景,极为恰切,含意深邃。
引用一段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的序:
“陈之佛先生半世辛苦,华育桃李遍天下;一生治艺,长留春色满人间。作为传统工笔花鸟画变革的扛鼎之人,他推动了传统工笔花鸟画的现代转型,开创了工笔花鸟画的一代新风。
上世纪30年代,陈之佛先生有感于五代两宋以来工笔花鸟画的盛衰之变,怀着对民族国家的热爱,对文化厚土的虔敬,立志重振斯艺。由于具有丰富的图案设计经验和深厚的西画技巧,又对传统国画勾皴渲染运用娴熟,陈之佛先生熔古铸今,博采东西,为沉寂良久的工笔画坛注入一股新鲜的时代气息,将中国工笔花鸟画带入不同夙昔的审美境界。”
观陈之佛的画,最简单也最难达到的艺术境界是:如其所示。
花是花,叶是叶,动物是动物,神态自然毫不做作。他画的荷花,不刻意追求工整,但整体都协调;不乏设计造型,但总能保持那份野趣自然。看到他的画便让我相信,画家本人是对生活有足够的观察体验与热爱的。
他自号“雪翁”,且他的很多画中也都有寒冬白雪,但依然在苍茫中见到了暖意。
同馆还看了现在的一些工笔画家们,画荷花茎就是工工整整的两条竖线的点,整整齐齐但实实在在敷衍。我甚至都不想拍下那些画来吐槽,现在脑海中想到依然觉得过于敷衍了。很难不怀疑,他们甚至已经很少去写生和观察了。
而陈之佛的画,虽有设计,却依然保持着自然野趣,留存着艺术的最高境界:模仿自然,且超脱自然。
看到了一幅让我感动的画,久久不能释怀。(局部图发在了朋友圈,白鹅局部)
两只白鹅,本平平无奇,在他的一众仙鹤、雀鸟、花木小山水的精致中,题材显得过于平淡甚至有点野宿。但是那图中物就那样自在地梳理羽毛,前后相贴。随手拍照,留存的局部画中,能看到他的白鹅羽毛,羽毛纤毫毕现,花朵枝蕊精致。
处处可成景。放大看、局部看、整体看,都是一幅幅精致的画,这才是艺术的最高境界吧。
艺术就是如此,在尺寸间留下天地自然的本真,在时间与空间的变换中,拥有超越世间的经典与永恒。静心赏一幅画,感受生活的美好。
傅抱石—中国名画家全集京东¥58.2购买已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