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谜百晓生
通过上节课对“四字联”的学习,相信大家对于马蹄韵的概念和运用已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一下对联的各个要素。
联谜学堂中有记载,冀宁道赵公孙英有两幕友,一姓乔,一姓车。合雇一轿回籍。赵公戏以其姓作联曰:“乔车二幕友。各乘半轿而行。"恰皆“轿”之半字也。时署中召乩仙,即举以请对,乩判曰:“此是实人实事,非可强凑而成。”越半载,又召乩仙,忽判曰:“前对吾已得之矣:卢马两书生,共引一驴而走。”(见清代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
此为拆字巧联。其联之妙,皆以拆姓成物,进而叙述人与物的关系,同时下联又紧扣上联本意,此乃作者之奇才。
第六章
卢马两书生,共引一驴而走
乔车二幕友,各乘半轿而行
对联的基本要素
对联的基本要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字数相等,二是平仄和谐,三是词性相当,四是句式相同,五是内容相关。
一、字数相等
1.对联的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字数相等;上联总字数和下联总字数相等
对联是讲究对仗的文学作品,上下联字数相等,就像仪仗队列一样两两相对,排列繁齐。如果上联是四字,下联是五字、六字,排列参差不齐,那么就不能成为一副对联。虽说历史上曾出理如“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这样的对联,其用意是讽刺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但毕竟是极为特殊罕见的例子。因此,不作为对联的一种形式去看待。
2.上下联用字不重复
上,下联用字不重复,一般情况下是指上联使用过的字,在下联中不再使用。对联又称“炼语",其用词谴字非常精炼,不能随意活用文字,这是对联的一般规则,初学者更应该遵守这条规则,先学好规范动作。至于在同一句联句中可以重复用字,以及上、下联重复用字的特殊手法,我们将在后面的课程中进一步讲解。
二、平仄和谐
对联是由汉字构筑而成,而汉字本身具有“音”的特性,在构成对联时,汉字以其平仄有韵律地分布,形成对联特有的马蹄韵,使联句读起来音韵高低起伏,有音乐之美,体现出对联的艺术效果。
前面讲过,“异音相从谓之和”,即在对联的单一句中,以每两个字划分为一个阅读小节,每个小节的音韵(平仄)交替进行,在读音上有了高低变化,就体现了“异音相从”的特点;上、下联的音韵(平仄)相反,使上、下联读起来音韵相异。也是对联音韵“和”的体现。
例:
鸟下
绿芜
秦苑
夕
仄仄
通平
平仄
仄
蝉鸣
黄叶
汉宫
秋
平平
通仄
仄平
平
三、词性相当
词性相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词性相同,就是说,上、下联相对应的每个词的词性应属同一类别,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数量词对数量词,等等。
例:
东风
送暖
千丛
绿
平平仄仄平平仄
名名动名数名形
旭日
生辉
万户
春
仄仄平平仄仄平
名名动名数名形
四、句式相同
句式相同是体现对联对称美的关键因素。首先,句式相同涵盖了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分句数相同等内容;其次,在语法上,上、下联结构相应,就是说句型要一致,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再次,节奏相应,即是上、下联断读的节奏步调要一致。
例:
天增
岁月
人增
寿
名动名名名动名
名副名名名副名
春满
乾坤
福满
堂
名动名名名动名
名副名名名副名
这副对联,上、下联词性相同,一一对应,且阅读的节奏也一致。
例:
万物
同沾
新雨
露
数名介动形名名
百花
齐放
艳阳
天
数名介动形名名
这副对联,上联“新雨露”对下联“艳阳天”,词性一致,但是上、下联的阅读节奏却不一致,因此句式上有不同,不是对仗非常工整的对联。我们在对句或者成联创作中应该注意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
五、内容相关
内容相关也称语意相关。它的意思是,对联上、下联内容(语意,它所要陈述的事、物、理)应有关联,应把一副对联看作一篇文章,要有主题和中心思想,不能上、下联各说一件不相关的事物。
如果一副对联只做到了前面的四个要素,而没有做到内容相关,那么它只能称为“对句”。要成为一副对联,则一定要做到上、下联“内容有所关联”。使上,下联的内容能融会贯通,“联”字的含义正是体现在这里。
例:细羽家禽砖后死
粗毛野兽石先生
此联上下联的平仄,词性都很对仗,但在语意关系上毫不相关,这样的对联缺乏了内容相关这个要素,所以不能称为对联,只能称为对句(属于无情对之类)。
例:(达濠巡司埠体育场对联)
百炼此身成铁汉
千磨其志复金瓯
此联为抗日名将关中岳题于达濠巡司埠体育场,内容是号召民众锻炼身体,磨砺志气,以驱除日寇,恢复中华。上下联内容相关,融会贯通,成为一体。
相信通过今日的学习,相信你已经对对联的基本要素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我们来做几道题来检验一下我们的学习成果吧。
请结合对联的五大要素,试分析下面的对联存在哪方面的缺陷
(1)春至花如锦
风来竹自吟
(2)柳垂千条点新绿
花开万朵映山红
(3)红梅铮骨傲雪
桃李笑颜迎春
本周的学习内容就到这。
让我们下周继续这段学习之旅吧!
资料来源:《联谜双修》
配图来源:网络
整理编辑:濠江区文化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