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雪江梅诗词五首莫惜黄金缕,难忘白雪枝

在古代诗词中,常常出现江梅。梅花的品种非常多,但是很多大诗人都为江梅留下诗作。那么江梅是梅花的哪个品种呢,为什么这么多的诗人都喜欢?

其实江梅就是野梅花。我们知道梅花的原始产地是在中国南方,比如岭南或者江西的深山老林里,梅花自先秦时代就引种黄河流域,按道理绝大多数都是人工培植的梅花,以培育出酸甜美好的果实,那么怎么会到处都有江梅呢?

江梅大部分是人工培植的梅花后代不假,但是随着历史上温度降低,黄河流域已经不适合梅花种植,那么有些梅花就顽强靠生存下来,它们还原成原始的小花小果,耐寒能力增强,果实往往扎根在有自然流水的溪水泉水边,努力生长,开出了小巧芬芳的耐寒花朵。

而其他地方也有这样的梅花,它们野生,在自然的风雪中顽强生存,返璞归真,比南方原始的梅花树更耐寒。

这种梅花有几个共同的特征,就是花瓣保持着果梅的五瓣,但是更加小,颜色以雪白,粉白,白色为多。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花朵小但是花苞密实,花瓣有特殊的质感,以抗击风雪严寒,靠着芬芳的花香吸引虫媒。枝干遒劲沧桑,花朵虽然不像人工种植的桃李梅杏那么绚烂,但是细小有光泽,更有一种野趣清美。

实际上唐朝以前的很多野外梅花,都是江梅。而江梅以白花黄蕊居多,开花如雪,所以唐朝之前的诗词,梅花通常就是白色,花如雪,雪如花,就是说的梅花。

这在以观赏梅为主的现在,一想到冬天的梅花,是白雪红梅。但是在唐朝之前,多半是白雪白梅。

“忽见寒梅树,开花汉水滨。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王适《江滨梅》

王适武则天时代人,他游历荆楚汉江,在早上看到一树野梅花,仙意十足,在早上的太阳和江雾中,如同仙子,那美丽的花苞花朵点缀树冠,像披着珠宝的仙女。

正是江梅在野外顽强生存,耐寒性好,所以有很多品种比种植的梅花开花早。

但是,现在的梅花多半是人工种植的果梅和观赏梅,是不能够在水边生存的。它们没有江梅那种抗水抗寒性。

现在你说在江边或者湖边看到开放的梅花,除非是极其荒僻的地方,在现代园林和果梅基地,那基本是不可能的事。

就算是唐朝,也以人工种植的果梅和梅花为主,所以这颗王适的寒梅也实在难得,有时候我疑惑真的有这样一棵江梅,如此巨大傲然,如同仙女在江边吗?

因为野梅花正是所得到的养分稀少,所以生长相对缓慢,很难形成壮观的大树。

但是这种梅花,肯定比普通的梅花更加芬芳。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绝知春意早,最奈客愁何。

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

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杜甫《江梅》

杜甫在安史之乱后辗转到达四川,这里崇山峻岭,巴山流水,有独特的自然气候,这里的野梅花生长在江边的岩石缝里,接受江风雨雪的洗礼。

在农历腊月前,就次第开花,盛花期在过年左右,杜甫说,年后多。

梅花正是在仲冬时节就有开花,仿佛是迎接冬至的太阳,最早感受春天来到的消息,梅花称为迎春报春之花。

所以杜甫用,只有梅花绝对知道春天的信息,所以最早开花来赞美它。只是杜甫看见梅花开,他想到的是洛阳家乡。

正是江梅开着天然白色或者粉白的花朵,杜甫才说雪和梅花是同一种颜色,耐寒的梅花如雪开放,任凭江风风吹雨打。

“江梅且缓飞,前辈有歌词。

莫惜黄金缕,难忘白雪枝。

吟看归不得,醉嗅立如痴。

和雨和烟折,含情寄所思。”晚唐郑谷《江梅》

这是将梅花快开谢的时候,一声江梅花且慢慢飘落,带着欢喜和深情。

这里很奇怪,说前辈有歌词,“莫惜黄金缕,难忘白雪枝。”

我查了一下,最著名的是杜秋娘《金缕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这是中唐艺人杜秋娘的诗歌。我们后代的人都通常认为这里的花枝可能是春花系列。但是晚唐郑谷,却暗示这首诗的花枝是说的梅花。早春的少年不要贪慕富贵,且用心情去观赏梅花去折梅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13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