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流团队★争创精品诗词
第十三期
沧海龙吟
玉乎石矣凭君看·留与时间作证明
编
者
按
和氏之璧至今仍光彩夺目、巧夺天工!据史册记载,此璧已流传到了我们燕赵大地(赵国)。卞和因献玉被砍去了左右脚、抱玉泣血的执着精神令人感动。《诗经》有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玉乎?石乎?好诗,当然有待岁月的浸润,于历史时光和现实世事中不断格物致知。但通过我们的努力,又何愁无美篇问世。为深入贯彻顾问团及社委会达成的“争创精品诗词”的共识,特推出此栏目。这是我们推广新声韵的着力点,也是燕赵新韵阵线的初心和神圣使命。热诚欢迎有志于推广新声韵的高贤大德及各位师友,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中来,我们将以新声韵通韵创作,振兴传统诗词文化。
01
殷宝田老师评诗
张花艳
新年感怀
时光不请自来临,转眼亦成花甲人。
修业征途尤漫漫,看娃日月却真真。
满头霜发方知老,几篓青蔬岂道贫。
只盼墨香催丽句,溪风松鹤伴冬春。
这是一首感怀诗,感怀时光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感怀人生易老。时光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的,不管您愿不愿意,新年如期而至,花甲也如期而至,不管你喜不喜欢。起句如诉,不急不躁,娓娓道来,却直扣“感怀”。一句“不请自来”意中见巧。转眼”句,紧承上句,由大及小、由虚及实,时光是请不来的,所以不请自来临,人生易老,花甲转瞬,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是不请自来的。平中见新,开宗明题。二、三联均匀用墨,一句一角度,一句已感怀。人老心不老,修业路迢迢无尽处;看娃弄孙,怡然事日日如此;三联首句“满头霜发”句与首联二句“花甲人”意重,有些浪费了,一首诗短短五十六字,这里一下浪费八分之一,可惜了笔墨!况意境合掌乃诗家大忌之一。二、三联因要对仗,极易出彩,一般是诗家花费气力处,本诗还有极大提升空间,特别是物象选择与句式结构上。需谨防物象随意、流俗与句式单一、呆板。文似看山不喜平,何况律之中二联。尾联在前边对当前境况感怀的基础上,抒发了作者对未来的期许。诗贵新、奇、美,加油!
秋水长天
腊八记忆
灶间何所有,尽向釜中熬。
秋豆经汤煮,霜根耐火烧。
鸡鸣忙祖母,风唳动棚茅。
五色粥香逸,庭扉雪未消。
一首怀旧诗。腊八年年有,那年或不同。先怀事,后怀人,怀事即怀人。煮粥过程,无需雕琢,朴实的腊八粥,朴实的煮粥人,朴实的叙述风格。首联问句起,增色不少。颔联对句,诗人对于捕捉景物有独到之处,汤中秋豆,灶里霜根,“耐”字呼应上联“熬”,增加了时间概念,腊八粥的细火慢熬在这里突出了,也为下联找到了出处;颈联大胆使用主谓倒装句式,“忙祖母”“动棚茅”,即为韵律需要,又增加句式变化。结尾经过长时间熬煮,粥熟了,庭扉雪还未消,此处“消”,应理解为“停”,雪还在下着。整诗八句八处境况:“灶间、釜中、汤煮、火烧、忙、动、逸、消”,把整个煮粥过程所涉及的人、物、时间、地点、环境,不加任何雕琢,一一呈现出来。作者高明出在于善于扑捉普通环境下的有代表性的景物和过程,稍加点染和描绘,便使得意象翩跹,情在景中,特别喜欢的是“雪未消”句做结,看似与诗题无关,实则以景做结,意在言外,情在景中,余味无穷,笔法精炼。
王献力
冬至
绿蚁青杯满,红梅白雪开。
兰斋新逮句,老友叩门来。
雪天约友三五,赏梅谈诗,好兴致,真情怀。一二句起承用对句白描,绿对红,青对白,蚁、杯对梅雪,满,动词对开,音律更加完美,毫无阻滞生硬之感,彰显功夫。“绿蚁”一词入诗,古人多用,借来不难,出新不易。白居易的“绿蚁杯香嫩”,“绿蚁新醅酒”;骆宾王的“羽觞倾绿蚁”;袁安“尊中绿蚁且徐斟。”等等,均可借鉴。承句“红梅白雪开”或化清初彭孙贻“独有红梅冒雪开”而用。转结仍为直言陈述,以“老友叩门来”一个简单事实具结,老友抠门来做什么,会发生点什么,读者去猜,大段留白,引人深思,意在言外。全诗二十字陈述,无一字议论,无一处言情,而意在其中,情寄景象,不错的一首田园小诗。诗的题目“冬至”似乎可以再斟酌一下,不然我说“小雪”“大雪”日成么?
汗牛
年聚省亲
风追七里河山望,马串云深问远乡。
冰雪悠闲随日暖,柳丝自在梦花香。
楼高不看草根浅,年老才知家事长。
唯有古槐枝笑叶,一荣一谢尽文章。
注:马串,村名,串,有这里到那里走动之意。
此诗“年聚”应为年节走亲串友相聚之诗,首联赴聚,直接入题,风追七里,马串云深,极言山深云厚,聚会地之远。“马”字可酌,现下骑马串亲的一定很不常见了吧;颔联承上句意写“路上”所见所感;颈联叙议相间,同时“楼高、根浅”“年老、事长”,形成对中对,即两句成对,各句内又取反意自成对;尾联以借助颈联“不看”“才知”带有否定色彩之意,以“唯有”肯定古槐枝笑叶,反衬古槐与众不同之处,增加结语力度;结语枯荣盛衰,都是文章,有启迪作用。尾句不弱于北宋文同《莫扫花》中句“一荣一谢两皆空”。整诗读来,每一句都能看到作者在炼词、锻句、修辞上的思考与努力,收效也很显著,但读后有两点提示:一是审题,题目是一首诗词(文章也一样)的纲,纲举方得目张,内容与题目的统一,不可不查;二是物象的选取,物象必须与诗词表述的时间、地点、事件、时代相吻合,同时所选物象必须是所承载的“意”、所要抒发的“情”最佳载体,选择切忌草率。
韩宏伟
钱塘江观潮
沉沙泛起卷银涛,惊鸟凌空惧浪高。
拍岸回头八月里,潮停好似止兵刀。
四句写一潮,难度不小,写出“钱塘潮”与众潮不同的的特色,此潮非彼潮,不必看题,让人一读,哦,此乃钱塘潮也,不易,很不易。那么,韩君这首钱塘潮写得如何?我们一起赏读。绝句一般一句一节,四个小节,起承转合,乃常用之法。在此,首句为起,尘沙泛起卷银涛,直接写“潮”,潮之气势,“沉沙泛起”“卷银涛”。我们知道,钱江潮有“一线潮”、“回头潮”、“冲天潮”,潮来其声如雷,汉·司马相如《上林赋》:“沸乎暴怒;汹涌澎湃。”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浩浩荡荡;横无边涯。”前人有李廊《忆钱塘》诗"十万军声半夜潮",有王若晋《望江台》句“海阔天空浪若雷”;今人有散文描写,“远处先呈现出一个细小的白点,转眼间变成了一缕银线,并伴随着一阵阵闷雷般的潮声,白线翻滚而至。潮峰高达3—5米,宛如一条长长的白色带子,大有排山倒海之势。潮头由远而近,飞驰而来,潮头推拥,鸣声如雷,喷珠溅玉,势如万马奔腾”。由此可见,沉沙泛起卷银涛,应该很好地描述了,句子结构也没问题。但显然“沉沙泛起”形容钱塘潮,有点弱了,建议重选更具特色景物加强一些。恰好“涛”的意思是大的破浪,与承句“浪高”意思有重复之嫌,为修改换句提供了必须;承句“惊鸟凌空惧浪高,以惊鸟做比物,极言其势其高,“惊鸟”选的好,不仅增加了画面感,也增强了潮的气势。转句“拍岸回头八月里”之“八月里”可酌,谁都知道钱塘潮的时间,可以省出些笔墨;结语大潮奔涌之势,戛然而止,作者可能是意与起承句意形成反差,期待奇效。整诗:起句潮起,承句潮势,转句潮回,结句潮止,然,绝句不是小说,来龙去脉无需过程。所以二十八字四句,一举一情节,是否可以试着抓紧一点,悟透悟深,也许更有效果。
02
李尧振老师评诗
赵学敏
疫情所阻千里外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