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山城,灯闪闪,迷雾茫茫,一颗心,似江水,奔腾激荡,江雪琴,负使命,登程启航,乘江风,破浓雾,飞向远方!”
时隔三十年后,沪剧《江姐》再次亮相舞台。由级青年演员为主体的演员阵容,以青春朝气再现了这出红色经典,也由此拉开了“沪剧红色经典展演”的帷幕。
3月23日至3月31日的一周时间里,茅善玉、钱思剑、凌月刚、朱俭、程臻、徐蓉、居峰、吴争光、王丽君、洪豆豆、钱莹、丁叶波、金世杰、朱麟飞、徐祥等沪剧院老中青演员们集结亮相,通过经典保留剧目《芦荡火种》《红灯记》,传承剧目《回望》《江姐》,到新编大戏《一号机密》,献上沪剧人对建党百年最诚挚的祝福。
沪剧90后演绎传承版《江姐》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
今晚为沪剧《江姐》唱响这首经典“红梅赞”的,是95后的洪豆豆,她与90后组成的沪剧新生代一起,传承演绎了这出暌违舞台多年的保留剧目。
年上海人民沪剧团根据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歌舞团演出的歌剧《江姐》改编,当年由筱爱琴、诸惠琴、沈惠中、石筱英、邵滨孙、解洪元等前辈艺术家以老带新的演绎,赋予这部红色作品更丰厚的艺术内涵,“望山城”“红梅赞”“绣红旗”“劝降”等经典唱段流传至今,广为传唱。
传承版的导演周小倩表示,原有的《江姐》没有留下舞台演出的资料,传承版主要是在保留原来经典唱段的基础上,对剧本进行了浓缩精简,将重点放在融合了写意的舞台呈现、写实的程式表演、鲜明的沪剧特色上,更加注重还原一个具有丰富情感和坚贞气节的英雄形象,对革命者内心世界的艺术刻画更加细腻传神,力争呈现出红岩群英的铮铮铁骨,艺术地再现了先烈们坚贞不屈的斗争精神。
周小倩说:“我看了各个剧种的版本,江姐这个人物会是那么多明星演员来演?我想主要是因为江姐的唱段非常多,而且都是大段的唱,对演员来说,难度非常大。这次上海沪剧院让洪豆豆来挑战这个角色,我觉得是非常英明的。洪豆豆虽然很年轻,但接到这个角色排练非常刻苦,因此我相信她能把握好这个人物。对于他们这一批年轻演员来说,演绎经典红色革命题材就是一个耳濡目染的过程,能看到这些年轻人这么努力地把江姐这样的英雄人物站在舞台上,是非常让人感动的。”
“江姐”的表演和唱腔代代相传,革命者的精神力量同样代代传承。该剧在筹备阶段,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就让青年演员读《红岩》,观看题材相关的电影、歌剧、话剧,学习“红岩精神”,汲取艺术养料。
洪豆豆说:“看书时我脑海里勾勒的‘江姐’形象,与自己演戏时感觉还是不太一样。我在不断排练中丰满这个角色,要传递给观众也告诉我自己,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应该是什么样。”这些年轻演员希望用自己的表演告诉观众,红色经典与年轻人很近。“现在的90后可能对那个年代的故事陌生了,而我们本身也是90后,我们就像是一座桥梁,告诉现在的90后,我们都可以走进当年的青年革命者、走进这些红色故事。”徐祥说。
青年演员们在《江姐》中都有出色发挥。洪豆豆饰演的江姐在人物塑造上借鉴参考了京剧、歌剧。在“劝降”“夜审”等几场戏中,她大义凛然、坚贞不屈,严词痛斥敌人,传达出江姐过人的胆识、勇气和力量。在演唱中她充分发挥自己的声音个性,对一些抒情唱段上有着细腻、自然、生活化的处理,在表现戏剧和精神力量时,唱腔更为高亢明亮,呈现出江姐刚正不阿、一身正气、外柔内刚的英雄形象。
双枪老太婆饰演者朱麟飞把“石派”韵味深长的唱腔和丝丝入扣的表演特色诠释得十分到位,特别与江姐的对唱中,蕴藏着多重的情感变化,颇为动情动人。沈养斋饰演者丁叶波通过“邵派”风雅淳厚、苍劲激昂的唱腔特色,让人物更富有张力。甫志高饰演者徐祥演绎在演唱中运用“解派”唱腔特色,在出场时用宽洪醇厚的唱腔展现出甫志高风度翩翩的文人形象,而在劝降江姐时,唱来飘忽游移,展现出内心的空虚阴险。
茅善玉说:“我看了演出之后,非常欣慰,这些青年演员一步一步成长、成熟,所有的这些角色,他们都是用自己青春满怀的激情来演绎的,让这部经典可以在今天重新呈现一个光彩的面貌,我相信他们的演绎也会在沪剧舞台流传下去。”
“沪剧红色经典展演”一展沪剧的“红色家底”
除了传承版《江姐》见证年轻沪剧人的成长,在迎接建党百年的重要时刻,此次上海沪剧院的五部新老作品《江姐》《芦荡火种》《红灯记》《回望》《一号机密》集中上演,以“沪剧红色经典展演”一展沪剧的“红色家底”。
《一号机密》是上海市“建党百年”“全面小康”主题首批重点文艺创作项目,由周小倩执导,李莉、黄嬿编剧,汝金山作曲,王佳迪担任舞美设计。朱俭饰演陈达炜,茅善玉、王丽君同饰韩慧芳、韩慧苓,居峰、丁叶波、金世杰、朱麟飞、吴嘉倩等分饰重要角色。《一号机密》根据历史真实事件改编,描绘了在白色恐怖时期,一批中共地下党员如何潜行、为党坚守绝密文件“一号机密”的故事。剧中没有战火纷飞的场景,没有激烈的战斗,但在白色恐怖的环境中,以陈达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坚守初心和信仰,勇担使命,保护党的重要文献。上演至今经过多轮修改提升,剧情更加合理、逻辑更加严密、舞美更能体现上海特色,全明星的阵容也让该剧更具看点。该剧作为“东方名家名剧月”受邀演出剧目之一,将于3月31日在东方艺术中心上演,4月6日在上海保利大剧院上演。
《芦荡火种》《红灯记》是沪剧红色经典中最具代表性的剧目,汇集了沪剧“丁派”“石派”“解派”“邵派”“袁派”等流派的精华。曾分别被移植改编为现代京剧《沙家浜》和《红灯记》,声名远播,影响巨大。半个多世纪以来,这两部经典作品将共产党人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坚不可摧的军民鱼水情薪火相传,日久弥新。此次《芦荡火种》在尊重原剧本的基础上重新复排,除了演员阵容调整外,还在剧中融入了舞蹈的元素,以符合现代审美的舞台形式再度呈现,通过老中青几代沪剧人的演绎,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根据小说《党费》改编的沪剧《回望》,传承自茅善玉、钱思剑主演的《生死对话》,由洪豆豆等级青年演员担当主演。该剧以青年人的视角回望历史,展现了当代青年对中国共产党人在战争年代坚定革命信念和崇高献身精神的景仰之情。
剧照摄影/祖忠人
原标题:《现场
时隔30年,沪剧《江姐》再现舞台,看90后沪剧人用青春激情演绎红色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