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
中央宣传部、公安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
“最美基层民警”先进事迹
江苏省盐城市公安局盐都分局
郭猛派出所一级警长孙益海
光荣当选
全国“最美基层民警”
这也是全省公安系统唯一当选民警
独腿为民踽步26载
孙益海
全国“最美基层民警”
03:09一个只有一条腿的人,他的生活和工作会有多少障碍?
一个体内有36颗钢珠子弹的人,他每天要承受多大的疼痛?
一个每月都要做一次手术的人,他需要多大的意志力来支撑?
9月25日,中央宣传部、公安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38名“最美基层民警”先进事迹,江苏省盐城市公安局盐都分局郭猛派出所一级警长孙益海名列其中。
他就是集上述3种情况于一身的人。
在年的一次收缴非法枪支行动中,孙益海左腿被火药炸烂,不得不高位截肢。两年多后,他以右腿独自挺立,至今行走乡间26载、行程2万多公里,打造天“永不打烊”的户籍大厅,为群众办理户籍5万余人次,牵头组织“益海志愿联盟”,帮助困难家庭16个,防范化解矛盾隐患余起,用一条腿撑起百姓祥和天。
枪声击不碎从警初心
铁军精神催生不屈力量
今年2月3日,正月初三,孙益海早早地来到派出所户政大厅。村里有位老人去世,要办理户口注销。孙益海提前告知老人家属所需材料,一次性办好了手续。
“证件收收好啊。”孙益海边说边站起来,左手下意识地摸了下大腿根部,那是在调整假肢的关节。
这些多余的动作,孙益海早已习惯,郭猛镇的村民也已习惯,仿佛一切都在默契中。
孙益海所在的郭猛镇,是一个以烈士名字命名的红色乡镇。
年,时年20岁的新四军战士郭猛在第五次反“围剿”永新石灰桥战斗中右手负伤致残,但他并未停下英雄的脚步,用一只手继续战斗,人称“独臂团长”。后在一次战斗中壮烈牺牲。
“一个人失去一只手臂是难受的,但不影响整个机体的健康。思想残废,人就无用了。”在郭猛烈士生平展厅,郭猛对受伤战友彭寿生说的话,一字一句印在墙上。
也印在孙益海的心里。
对于“铁军精神”,从小深受烈士事迹影响的孙益海,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
那一年,孙益海26岁,从军营到警营刚满2年,新婚才9个多月。阳光青春的他,爱打篮球爱冲锋,接警办案总是冲在第一。
年11月30日,命运的车轮陡然深陷。在一次收缴非法枪支行动中,孙益海左腿主动脉不幸被火药枪炸烂,紧急抢救时血压两次降为0,最终不得不高位截肢保住了性命。
失去一条腿,意味着什么?尤其对于一个热爱运动的青年,一个热爱公安事业的警察……
“我是幸运的。因为有组织的关怀、妻子的支持鼓励、战友的关心,更大原因是受新四军郭猛烈士铁军精神的感染,我是警察,必须站起来!”回想当初那段灰暗的日子,孙益海从容坚定。
恢复的过程漫长而艰难。拄拐,戴假肢,摔倒,再爬起,再摔倒,再爬起……经过反复练习,浑身疼痛的孙益海终于重新学会了“行走”!
从醒过来,到站起来,再到能走路,孙益海的每一次“进步”,都牵着亲人和战友的心,凝聚着他们的期待和鼓励,彰显着顽强不屈、坚忍不拔的生命意志。
这份“坚忍不拔”,是军人的本色,是警察的底色,更是铁军精神的传承。
年底,怀揣着对公安事业的热爱、对群众的情怀、对生命的执着,孙益海再次和命运叫板,他想用那条幸运的右腿再向前“迈一步”。
孙益海申请,重新返岗!
36颗钢珠磨炼钢铁意志
26年为民服务始终如一
“滴、滴、滴——”年的一天,要坐飞机外出的孙益海在安检口被拦下。安检员反复检查,没看出什么异常,但安检仪就是响个不停。
孙益海解释,自己体内有钢珠,当年受枪伤时留下的。
一共36颗。
“他是个强人。当时,他体内一共有60多颗,先后做了5场手术,取出了30多颗,还留下36颗,实在无法取出。”给孙益海做过手术的医生朱宝国回忆,当年给孙益海取完钢珠后,针脚密密麻麻,几乎在孙益海肚子上“绣了朵花”。
孙益海带着这36颗钢珠重返岗位。他下定决心,要好好“书写”属于自己的《钢铁是怎么炼成的》。
单位反复考虑,同意孙益海担起派出所里办户口、办二代身份证、档案管理、统计报表、化解矛盾纠纷等各种“杂事小事”。
“干就干到最好,做就做到极致!”孙益海给自己定下“标准”。由于历史原因,当时辖区内户口登记信息错误较多,有时为查实一个时间,孙益海开着残疾人三轮车,挨个找村干部、卫生院多方查证。“每改好一条信息,都很有成就感。”孙益海说。
年,集中换发二代身份证,有年老体弱和行动不便的村民,孙益海就带着照相器材,上门拍照。有一次,天刚下过雨,乡间小路泥泞,他走路不小心摔了个跟头,假肢都摔掉了,看得周边村民都心疼不已。跌倒了,站起来,就这样,孙益海一个月办了1.2万多张身份证,无一差错。当年底,全县16个派出所考核,郭猛派出所身份证工作排名第一!
薄薄户籍看似轻,但关系着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申请转岗到户籍大厅后,孙益海坚持从小事做起,把户籍窗口视为了解社情民意的平台,当作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桥梁,办好一张证、解开一个结、熟悉一个人、结下一段缘。
这就是孙益海总结出的“四个一”工作法。
一次走访中,孙益海得知辖区84岁的颜老爹没有户口,影响生活保障。一了解,老人一生未娶,无儿无女,年轻时在外漂泊,如今回到家乡,落叶归根。为了给颜老爹恢复户口,孙益海多次向老人曾经工作、生活过的地区相关部门发公函、打电话,终于帮老人上了户口。拿到户口簿和身份证的那一刻,老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村里的困难户要给孙子上户口,他“顺藤摸瓜”,不仅帮助其同样没有户口的孙女也上了户口,还自掏腰包送去米和油;冒着高温,他从村头访到村尾,为长期漂泊在外的兄妹俩核查情况;他多方对接、排除万难,帮助70岁独居老人解决遗属补助金……
从1.6万公里到2万多公里,孙益海独腿行走乡间的历程越来越长,结下的缘也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