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教师节,首先祝老师们节日快乐!
不知在什么时候,教师必须要有资格证才可以上岗,也就是说,不是师范学校的学生,一样可以成为老师,而师范学校毕业的不一定就是老师。
孙少平、郝红梅都是高中毕业,不是什么师范学校毕业,但都做过老师。而田晓霞是黄原师专毕业,正宗的师范生,但却做了省报的记者。
在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还刚刚开始,打工潮还没有席卷到整个神州大地,农民还是靠着土地来维持生活,乡村老师就成了最吃香的职业,在农村想当老师的年轻人有很多,稍微有点文化都可以,只要自己肯学,哪怕就是初中毕业都能做个小学教师。
大锅饭时,老师的待遇可以和一个壮实的汉子比,都是记满工,可工作那就要轻松多了,最起码日不晒雨不淋的。后来责任制了,老师就更加稀罕了,在农村已经不用考虑饿肚子的事情,就缺来钱的地方。地里只能出粮食,来不得钱,乡村教师是拿工资的,就像城里人一样,那是个高尚的职业。
可是僧多粥少,这老师不是谁都能当得了的,只有那些有门道的人才能当上老师。
郝红梅当年就被村干部的子女排挤掉了,就因为她是临时聘请的,高中毕业,在当时也算是有文化的人,可没有硬关系,一样也当不成老师。
你有文化有学历,只要你是临时聘请的,也就是民办的,就随时有被撤的可能。孙少平就当了三年的初中教师被撤了,双水村的初中部没了,并到了石圪节,他这个临时的,就没地方安插了,每个坑都有人占着,结果就只有一个,回家种地。
最稳定的是像姚淑芳这样的公办教师,她是师专毕业,那时比高中强,因为她是有教师证的,那就是铁饭碗,即使学校没学生了,她这个老师都不会失业,都会被安排,这就是公办教师和民办教师的区别。
后来,年轻人都出去打工闯世界了,都像孙少平一样,去实现自己更高的理想,这样乡村教师就不再是香饽饽,反而成为农村教育的最大问题:缺少年轻的老师。
这样,就有了公费师范生的存在。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乡村教育,改善教育环境,提高乡村教师待遇,都是为了一个目的,那就是提高乡村教师的整体水平。
之前,学习成绩一般的,或者是考不上高中,考不上大学的才去读师范,这样的乡村教师,自身学习就不行,又怎么能教出好的孩子呢?
虽然农村孩子上大学难有很多原因,但启蒙老师的影响是最大的,他是孩子的第一盏指路明灯,无论是知识、眼界、思想都对孩子的一生起到关键作用,所以说,乡村教师的水平决定农村孩子能走多远是有一定道理的。
近日,教育部印发《教育类研究生和公费师范生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指出,招收教育类研究生、公费师范生的高等学校从年起,可参加免试认定改革。
这次教育部降低了教师入职的标准,就是希望更多的有识之士投入到乡村教育中来,让有才学的年轻人给农村的孩子带来更广阔的未来。
同时也希望能把公费师范生的标准再提高,不仅仅是及格就行,如果能做到像考公务员那样严格就好了。
虽然这样会淘汰掉一部分人,但留下的一定是人才,是扎根乡村的教育中坚力量。
乡村教育是未来振兴乡村的根本,乡村教师就是美丽乡村蓝图的绘制人。
在这第36个教师节,我们把祝福送给那些扎根农村教育的乡村教师们,您们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