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鲜花的季节,寒冰消逝,花儿争春,为这萧瑟大地点缀鲜活的风景。
春天,是鲜花的天下,春回大地,百花盛开,为这美好人间添上绚丽的色彩。
在春天,人们总是沉浸在百花盛开的绚丽中,欣赏各色鲜花绽放的绝美姿态。
可在小编心中,哪怕满园春色如许,也敌不过它于寒风冰雪中盛开的一生傲骨。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一身傲骨的它,才是这人间最令人倾倒的绝色。
今日小编与大家一起分享一组梅花词,带领大家领略傲雪寒梅的一身傲骨。
零落成泥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在驿馆外的断桥旁,寂寞无主的寒梅独自盛开。此时此刻,已经是黄昏时分,她一个人独自忧愁感伤。更何况一阵风和雨又狠狠地拍打在她的身上。上片写出了梅花在风雪中寂寞盛开的艰难处境。
独自盛开的寒梅,她完全不想在春天的群芳中争奇斗艳,听任百花心怀嫉妒而出言中伤,她的处境让我想到了屈原的那句诗“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离骚》中的屈原和此时驿馆外独自盛开的梅花一样,都拥有绝世的美貌,都因为绝世的美貌而遭到嫉妒中伤,但此时的梅花哪怕心怀愁绪,纵然片片花瓣凋零在地,粉身碎骨被碾作尘泥,却依然要把清香留在这世间。
陆游笔下的梅花,是凄苦卓绝的。
她凄苦孤独,开放在驿馆外的断桥之边。
她饱受风雨之苦,在日落黄昏独自愁却又遇上风雨交加。
她被群芳嫉妒中伤,本来无意在春天争奇斗艳的她,却因为天生美貌被群芳嫉妒。
她粉身碎骨,终被碾落尘泥。
最后,可怜的她就连花瓣都片片飘零被碾落尘泥,粉身碎骨。
可就算经历风雨,就算她凄苦孤独,就算她被群芳嫉妒,就算她粉身碎骨,她也永远不会丢掉自己的本色。哪怕化作泥土,她也要把自己的一身清香永留人间。
梅花经历凄苦一生,陆游又何尝不是如此?陆游的一生,就如他笔下的梅花一般,多次经历仕途风雨,人生起起伏伏,波折不堪。梅花成为此刻陆游精神的象征,梅花哪怕碾落尘泥也不失芬芳,正是作者身遭不幸与挫折也坚贞不屈坚持理想的英雄本色。梅花的一身傲骨,寄托着作者陆游不屈的灵魂。
报春使者不争春
卜算子·咏梅读陆游咏梅词,反其义而用之。[近代]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需要特别强调这首词前的小序——“读陆游咏梅词,反其义而用之。”陆游笔下的梅花过于凄苦,而我们的开国领袖毛泽东反其义而用之,写出了不一样的梅花姿态。
在毛泽东眼里,陆游的咏梅词文辞虽美,意志却是过于消沉,他心中的梅花,不是这样的。在那悬崖上,在那结满百丈冰柱的悬崖上,哪怕严寒入骨,也仍然有梅花绽放着俊俏、艳丽的花枝,她凌寒独自开,傲然于风雪之中。梅花虽然开放艳丽之姿,却不去争夺春日的光辉,只是把春天来到的消息向群芳预报。等到遍地山花盛开百花齐放的时候,她一个人躲在群芳丛中微笑。
陆游的梅花,过分孤独,过分凄苦,但在这孤独凄苦中也有一份傲骨,哪怕化作尘泥,也要留有清香。可这一缕梅花的清香,飘扬千年,在读者心中留下了凄美卓绝的形象,让人读来,敬佩之余仍然多了几分哀婉。
但天性乐观豪放的毛泽东,却有另外的看法。他笔下的梅花,依然是处境艰难,生长在结有百丈冰柱的悬崖峭壁上,迎着风血,俊俏绽放。虽然没有人欣赏,但她绽放花枝本就不是为了争春,而是为了报春。等到群芳接受到她的信息满山盛开的时候,她退居花丛后,绽放笑容。
这首词中的梅花,俊美、坚韧不拔,无私、乐观豁达。让人读来就觉得充满了力量,作者也是借由此词塑造了梅花俊美而坚韧不拔的形象,鼓励人们要有威武不屈的精神和革命到底的乐观主义精神。
不把闲心随物态
定风波·红梅[宋]苏轼好睡慵开莫厌迟。自怜冰脸不时宜。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休把闲心随物态,何事,酒生微晕沁瑶肌。诗老不知梅格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
苏轼笔下的红梅也许没有毛泽东、陆游笔下的梅花那么令人熟悉,令人追捧,但也自有它的一段风姿。
红梅贪睡久久不能开放,我们不要因为这样就厌烦她,她只是爱惜自己的身体,不想在不合时宜的季节开放。偶尔,她淡红如桃杏,文雅娴静;偶尔,她又在风雪霜冻中傲立于疏条细枝上。
红梅本就是霜雪之姿,一身傲骨,不会追随世俗作媚态。哪怕她现在是淡红如桃杏,也不过是像美人不胜酒力所致,不曾失去其孤洁的本质。石延年根本不了解红梅的品格,吟咏红梅时竟然只看重她的绿叶和青枝。
全词描写出了红梅一身傲骨的姿态。红梅,在俗世的笔下,是尤其可爱的。
在世人眼里,红梅“好睡慵开”,苏轼却觉得她是“自怜冰脸”,这恰好是一种洁身自好的品质所在。
在世人眼里,梅花“偶作小红桃杏色”,大约是梅花退去傲骨,开始逢迎春色。但苏轼却认为,她的“小红桃杏色”不过是像美人不胜酒力所致,根本不能说明梅花堕落了,在词人心中,虽是桃杏色,但红梅从来没有堕落其孤洁的本性,依然是傲雪寒梅。
大诗人石延年吟咏梅花根本不了解红梅的品格,仅仅看重她的绿叶和青枝,殊不知,红梅的傲骨,在花而不在枝叶。
这首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当时的苏轼,被贬黄州。因读石延年《红梅》诗引起感触,遂作《红梅》诗三首。稍后,作者把其中一首改制成词,即取调名《定风波·红梅》。在这首咏物词中,作者刻画了红梅傲然于寒风冰雪中的姿态,借由红梅来表现自己的贬谪中的艰难处境和复杂心情。这首诗歌物、景、理融为一体,表达了作者不愿屈节从流的态度和达观洒脱的品格。
梅兰竹菊,被中国文人誉为“四君子”,梅花居首位,以其一身傲骨,屹立于风雪中,屹立于寒冬中,屹立于中国文人的诗文中,更是屹立于中国人的心中。百花争艳固然绚丽多姿,春花烂漫固然芳香多彩,但在众花之中,我独爱那一身傲骨的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