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贺兰县隆源村扶贫车间编织忙妇女巧手织

立体精美的花瓶摆件

红彤彤的中国结

花样繁多且实用的抽纸盒

……

在贺兰县南梁台子隆源村的扶贫车间,移民妇女手工编织正忙。如今,在家门口手工编织合作社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村妇女转变思想观念,努力学习编织技能,并依靠自己的双手稳步走上脱贫致富路,用“指尖技艺”为小康生活“织“就增收图景。

眼前这位认真编织工艺品的手艺人名叫景红梅,一根细线、一把五颜六色的塑料珠,在她的巧手下,须臾几小时间就能变为一朵朵栩栩如生的花骨朵。得益于隆源村新建的扶贫车间项目,半年前赋闲在家的她通过自学手工艺品编织技能,成为了景红梅巧绣梅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由起初的不熟练到如今的车间陈列着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景红梅正通过自己的双手不断增加着收入,也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带动隆源村20余位“巧手姐妹”在劳动中创造幸福。

南梁台子隆源村是远近闻名的移民村,由大山搬至新居,新生活的开启仍需要村民们的踏实苦干和不懈奋斗。这也导致有劳动能力的移民大多外出务工,在家留守的中老年女性因劳动能力渐弱却几乎没有收入来源。为此,隆源村立足于实际,在村头建起扶贫车间,办起手工编织合作社,探索实施“党支部+合作社”这一创新发展模式,积极鼓励本村爱好手工编织和刺绣的留守妇女居家创业。提到村上发展的手工编织合作社,今年63岁的贺国秀赞不绝口。

结合传统手工编织技艺,依托村级党组织打造的扶贫阵地,隆源村将发展手工编织业作为农村妇女创业就业、多元增收的重要抓手,通过“以一带多”的形式,辐射带动本村手工编织、刺绣等扶贫事业的发展,也让留守家庭的移民妇女们,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实现了“巧手脱贫”。

一件件精美的编织工艺品虽小,连接的却是一个个妇女心中幸福的小康梦想。现如今隆源村逐步形成的手工编织合作社,正带动着越来越多的移民妇女们用自己的“巧手”开辟出更加宽广的致富之路,去拥抱未来幸福美好的小康生活。

丨记者:徐嘉艺张海艳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1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