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篇小说无夕初稿

第二部少儿天空

第二章几多炊烟

男婴刚出生的这户人家,是四户聚居的大宅门,位于香樟村的中段,祖辈应该是三进三出的大户,但前一朝房子不知毁于何时,明显比乡邻缩进了三丈,但二朝和后朝房屋,保留得相当完整,粗大的梁柱木结构,是典型的江南富户做派,中间还有一大一小两个天井,大的天井里堆了些旧转瓦,但一棵梧桐树遮阴蔽日,到了晚秋便是硕果累累,而小的天井挺袖珍的,里边栽了棵生长缓慢的枇杷树,只是屋檐水滴洒在叶上的样子,让人有回味的意境。而后一排五开间的房子,里边的布局不很规则,可能是后来随着人口变化,而在局部结构上作了改造。但外观却是十分漂亮,它们建在用金山石垒砌的驳岸之上,连带附房和石阶河滩,整齐划一。若站在那窗口,可近观水面,远望青山。祖上据传是挺有钱的,号称叫杨百万,但凭建筑上的这份雅致,应该也出过才子佳人。

这时,床上的男婴正软绵绵的睡着,出生没几个时辰,伸了无数次小脑袋,因为滴奶未进,已哭闹了好几回。

一脸倦容但不失清丽的母亲叫梅子,正瞅着那张丑丑长长的小脸,心事重重,满怀自责。虽然,按乡下人的说法,多个人只是多双筷子,但不知为何,自己居然没有一滴奶水,这如何是好?想想前面的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主要是靠奶水养育,现在怎么不争气了呢?

明知道月子里不能流泪,但偏偏不停的从眼眶里溢出来。

梅子自忖:是年纪渐大?还是这几年被胃病的疼痛,折磨的焦虑失眠的缘故?得想个替代办法才行!这时听得外面敲门,丈夫杨度急匆匆进了房门。

杨度在一家大型砖瓦厂打工,听得报信后,急急赶了三十里路,回到家来。一进门,也没急于喝水,眼睛里充满着温情,上前轻抚着梅子的头发道:“阿梅,受苦了。”然后拉着她的手,放在了自己宽大的手掌之间。当他转了几个方向,连续看了那个小不点儿几眼后,有点泄气的说道:“阿梅,看着丑的,不晓得像谁。”“还能像谁,刚生下的小孩没一个好看的,长长么就好了。”接着焦急的说道:“没奶水不行,快想个办法。”“不要急,既然生了,咱就得养好他!”杨度继续说道:“要不先试试吃奶糕吧,现在外面没奶水的孩子都吃这个。”“嗯,现在只能先让他不饿着,你快去买吧。”梅子说完,欣慰地看着丈夫离去。刚到而立之年的杨度,虽然讫今已有四个孩子,但因为是十九岁结的婚,加上外表英俊,所以,看上去还是个小伙子,加上遗传了一副好身板,还是远近闻名的大力士。香樟村离吉祥乡街道很近,穿过一片田野,经过两个村子就到了,杨度匆匆到了街上的食品商店,一看货架上还真有纸盒包装的两款奶糕,一种是上海的,价格稍贵,另一种是南京的,便各买了十盒,先试试小儿的口味。

杨度拎着奶糕到得家里,那小玩意儿也刚醒了一会,东看看西瞧瞧,旁若无人,但不一会,两只小脚上下一扑腾,又饿得嗷嗷的哭起来了,杨度听着,心里居然莫名的难受。自忖,过去好像从来就没这种感觉过。其实,这是符合人性变化的,结婚太早,自己还是个孩子,显然对下一代还不懂怎么去爱,当到了而立之年,男人趋于成熟,爱心自然会由衷的涌动起来。杨度听从梅子的指导,把两种奶糕先稀释成液体,再先后喂他,仔细看表情。由于上来太饿,估计就是温开水也会不停的吸吮,但几次下来,就有了区别,最后,便选定了上海奶糕。到得傍晚,整个大宅门里热闹非凡,四家人都回来了。西侧是杨度亲叔叔家,老两口没有子嗣;最东侧是杨度的远房表兄家,共三男两女五个孩子,最小的儿子叫杨忠,也刚出生不久。东侧紧靠着的,是杨度的胞哥,共四男三女七个子女,这么算起来,这个大宅门里,现共居住有24个人。

当然,这是个暂定数,这种人口情况,在五六十年代,是因应了国家政策的倡导,具有普遍性,正如杨度房间的一副对联所写:“喜见红梅多结子,笑看绿竹又生孙。”另外,这种聚居的形式,也应该是当初江南农村的一个缩影。从各家的经济条件看,杨度叔叔家当时没什么负担,婶婶又是挺能干的一个人,常常会把自己种的农付产品,拿到集市去卖,所以,日子最是好过些,在五零年划分阶级成分时,定了个富农。但由于没有子嗣,从精神层面而言,应该会有所压抑。

杨度的远房表兄是个裁缝,而且是跟县城里师傅学的,手艺不错,俗话说:“大荒年饿不死手艺人。”所以,日子过得也还好,更幸运的是,当初划分了个贫农成分。

至于胞哥家的生活,明显就差了一大截,特别是杨度的嫂子双目失明,只能做一点简单的家务,这么多孩子要养育,重担都挑在那个矮小的胞哥肩上,那是何等的不易!只是家底还好,成分与杨度一样为中农。

杨度的中农成分,按划分标准应该是挺符合的。不要说分家时有一份不薄的财产,自己又在厂里打工,梅子因为是独生女,出嫁时的嫁妆挺丰厚,加上勤俭特家,擅长各类手工,这样,日子相对还算安稳。

不管怎样,在这个大宅门里,各家都互有帮衬,虽然难免会有些言语上的高低,但始终保持着亲情间的关爱,这对于一个人的品性养成,能起到很好的涵养作用。

现在的香樟村,各家各户几多炊烟升起,劳碌了一天的人们,都已回到家中准备晚饭,煤油罩子灯在不断的亮起来。

而杨度的大女儿小琴、大儿子杨正,二女儿小华也都围绕在了膝下,看着床上妈妈的样子,先后都接口叫着“姆妈。”然后,好奇的看着这个带把的小弟弟,可能是太丑的缘故,没一个亲近的。而说来也巧,每个孩子的年岁都相差三年。

站在后排房间临河窗口的杨度,正在冥思苦想地给小儿子取名,但想了无数个,都觉不合适,于是,走到梅子身边道:“阿梅、老大叫正,这小的叫副,叫杨副阿碍?”梅子道:“难听!”接着说道:“现在是新中国,不要再像过去那种按辈分来取名了,叫好听点,意思好的就行了。”其实,两个人都没什么文化,但社会大学学的都挺好,最后,杨度觉得男孩应该到外面去闯,便提议叫杨飞,梅手随即拍手叫好。

这世上,从此就有了一个叫杨飞的男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2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