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汉(右一)在训练学生备战湖南省第十届残疾人运动会。(资料图片)张佳伟摄
蒋剑平杨坚林承海陈程
推铅球、掷标枪、长短跑……赤日炎炎,邵阳市黄家山体育馆田径训练场上,一位花甲老人每天带着16名学生挥汗如雨训练,备战省第十届残运会。
这位老人是新宁县金石镇白沙中学体育教师唐文汉。今年暑假,他被邵阳市体校抽调训练学生,学生中有5人是他从新宁带来的“苗子”。
怀着对体育事业的不懈追求,唐文汉数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培育竞技体育学生多名,其中残疾学生多名。他带出的学生参加国内外体育赛事,先后获世界冠军9次、亚洲冠军1次、全国冠军17次。
唐文汉今年59岁,年从体育院校毕业后,就在新宁县一所山区学样——白沙中学当体育教师。
教学中,唐文汉发现农村孩子有体育潜能,便带领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竞技体育训练。年,看到国家对残疾人体育日益重视,唐文汉又开始免费招收残疾学生进行训练。
对学生,唐文汉满怀爱心,想方设法帮助他们。举重学生贾友华曾得小儿麻痹症,双腿残疾,靠双拐行走,但她家离学校有3公里崎岖小道。10多年来,唐文汉风雨无阻按时去她家,指导她训练。有一天下大雪,在去贾家途中,唐文汉摔伤了左脚,仍一瘸一拐走到贾家。
对父母在外务工无人照顾的残疾学生,唐文汉与妻子李小梅商量,让他们与自己同吃同住。几十年来,唐文汉不仅没收孩子们一分钱,还为他们支付参加选拔赛费用以及营养费、医药费等5万多元。
生活上是慈父,训练中是严师。
唐文汉慧眼识珠,根据学生年龄、伤残级别、个人特性等因材施教,逐步总结出独具特色的训练方法。
学校没有专业训练场地,唐文汉就带学生们沿江边、河岸、鱼塘、田埂跑步;没有专用器材,他自己动手制沙袋、跳板、杠铃等。至今,唐文汉已自制体育器材上百件。
受学校场地、器材等限制,不利于培养高水平人才,唐文汉乐当“伯乐”,积极向体育院校、体育部门推荐人才。世界杯女子柔道冠军何红梅,当初4人同训有3人打了退堂鼓,但她坚持了下来。唐文汉看出她是棵好“苗子”,年底把她推荐到邵阳市体校训练。
目前,唐文汉先后为国家队、省及邵阳市队培养输送运动员20余名。
“学生为国争光,是我最快乐的事。”唐文汉说。34年来,他培养的学生在国内外比赛中多次夺冠。其中,何红梅3次获世界柔道冠军,唐欢、唐君华5次获世界残运会羽毛球冠军,李康宁1次获世界残运会网球冠军。
省、邵阳市体校在寒暑假、节假日也常抽调唐文汉去训练学生。唐文汉还多次被抽调到国家队任教练,先后获评全国群众性体育先进工作者、全国特色教育优秀教师、全国“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