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沧海桑田,有风来去

北京最好的白癜风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knowledges.html

沧海桑田,有风来去

——纪念杨智深先生

杨智深先生在他《近百年粤剧史中的唐涤生》一文中写到:“可惜天不假年,当《再世红梅记》首演于利舞台时,唐涤生突然晕倒,翌日溘然辞世,享年四十三,这位天才卓绝而又努力认真的粤剧编剧人才,竟然不及观看自己呕心沥血的作品搬上舞台,应该是他一生最大的遗憾。”(杨智深:《唐涤生的文字世界(仙凤鸣卷)》,三联书店(香港),年4月,P7)

杨智深大概没有想到,他自己也会在手头还有几个作品即将面世的时候,突然晕倒,抛别尘世,休管人间闲情雅事,般般有趣。

杨智深(-)

年6月8日,香港粤剧及电影编剧、著名茶学家杨智深穆如先生因病辞世。不过他应该没有太多遗憾,一个有趣的痴人,痴本为乐,乐而无求。痴人往往是豁达的,痴则无悔,迷则无憾。

我最后一次见穆如先生是年在香港看他编写的粤剧《舍子记》(《舍子记》,一场“深情”对“高义”的救赎),演出后我们一帮好友还去吃了宵夜。年7月21日,他编剧的粤剧《张羽煮海》在香港上演,留了戏票给我。彼时香港黑暴正嚣,我担心安全问题而没有赴港。这个日子我记得很清楚,因为当晚在新闻中看到,黑衣人冲击香港中联办,惊心动魄。地方不靖,曲韵难扬。我便与穆如相约,待时势平静些再去看戏及商谈省港合作复演粤剧古老剧本事宜。

穆如一向对粤剧传统的整理与呈现很用心,我是很倾向于和他合作的。因为在粤剧界,既重视传统又有审美格调及文学修养的人,屈指可数。我们谈了几个传统戏的复演计划。但香港受黑暴影响之后,又到疫情爆发,往来就越发受阻了。在疫情前,穆如常常在香港和北京两地往来,香港讲戏、北京讲茶,潇洒如风。疫情后就困在香港了,去年我要给他寄新书,他说:“等我回北京吧,快了快了!”那本书我签好名,一直放在案头。

年9月,穆如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6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