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从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3.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
4.下列选自《红楼梦》中的四首“红梅诗”,其中“梅格”与苏轼《红梅》一致的是()
A.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入世冷桃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槎桠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红楼梦》访妙玉乞红梅
B.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红楼梦》咏红梅花(红字)
C.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江北江南春灿烂,寄言蜂蝶漫疑猜。——《红楼梦》咏红梅花(梅字)
D.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竟奢华。闲厅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红楼梦》咏红梅花(花字)
C
D
第一问2个要点。(1)赞扬的理由是,写梅花、白莲的诗能做到神似,表现了神韵、精神品格、内在特点;(2)批评的理由是,石曼卿的《红梅》诗没有抓住梅花的品格特征,仅作了外形描写。第二句3个要点。(1)“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的清幽、高洁;(2)“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写出了白莲的素沽、清雅;(3)“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仅从“绿叶”、“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未见红梅的精神品格。
B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思想内容。
C项,“也透露出一丝无奈”错误。联系上文“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可知,“尚余孤瘦雪霜姿”是说无论谁人也无法动摇红梅凌霜傲雪的风姿,表现的是一股冷峻、豪迈之气,所以说这里的“尚余”是“仍然保留”的意思,不是无奈而是赞赏。
故选C。
本题考查对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的赏析能力。
D项,“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错误。诗中只说红梅的外表颜色与桃花杏花接近,并未表现红梅欲与桃杏争春的意味,况且诗中“怕愁贪睡独开迟”“寒心未肯随春态”等诗句明明白白地道出红梅不愿争春的意味。对主旨概括不当,本诗表达的是“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故选D。
本题考查对诗句意义内涵的比较辨析把握。
要注意“决非桃李诗”,含义是指林逋和皮日休都抓住了景物的神韵特征(决非“桃李”“红莲”),林诗为人称道的原因就是这两句传神地描绘了梅花的清幽、高洁的气质;皮诗所描绘的红莲的素洁,清雅,确实令人赞赏不已,而石曼卿《红梅》诗则只是从比较外形的方面描写了红梅无绿叶、有青枝而已。这里共有两句,实际可合二为一,比较鉴赏的角度很新颖。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分析能力。
B项,表现的是梅花凌寒开放,不畏严寒的清高孤傲,与苏轼《红梅》诗一致。
A项,诗中表现的是梅花出世与隐逸之品格。
C项,表现的是梅花高洁、坚贞、不染尘埃的品格。
D项,诗中表现春日红梅的娇媚。
故选B。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离别自堪悲”这一句看起来平直、刻露,但应接自然,并不给人以平淡之感,相反倒是为此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
B.颔联写送别情景,两句互为照应,紧扣“悲”字,描绘了一幅完整的严冬送别图,色调和谐,于淡雅中见出沉郁。
C.颈联回忆往事,感叹身世,还是没离开这个“悲”字。诗人送走了故人,思绪万千,百感交集,不禁产生抚今追昔的情怀。
D.尾联收束全诗,归结到“悲”字。“风尘何处期”,将笔锋转向预卜未来,含蓄委婉,表达了与友人再次相会的期许。
2.此诗以一个“悲”字贯串全篇,那么诗人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抒发这种悲情的呢?请作简要分析。
D
(1)首联和颔联,借景抒情(哀景写哀情、烘托),借“衰草遍地的故园”“伸向寒云外的小路”“暮雪纷飞的归程”写出了一片凄凉衰败之景,表达了诗人和友人离别的悲伤。(2)颈联和尾联直抒胸臆,写出了和友人相识恨晚、友情深厚、依依不舍的深情。
本题考查诗歌思想内容以及艺术手法。
D项,“含蓄委婉”错误。尾联“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收束全诗,仍归结到“悲”字。诗人在经历了难堪的送别场面,回忆起不胜伤怀的往事之后,越发觉得对友人依依难舍,不禁又回过头来,遥望远方,掩面而泣。这样作结,运用反问直抒胸臆,是很直率而又很有回味的。
本题考查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首联写送别的环境气氛,从衰草落笔,时令当在严冬。郊外枯萎的野草,正迎着寒风抖动,四野苍茫,一片凄凉的景象。在这样的环境中送别故人,自然大大加重了离愁别绪。首句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第二句直抒胸臆。为此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起了提挈全篇的作用。颔联写送别的情景,仍紧扣“悲”字。“路出寒云外”,故人沿着这条路渐渐远离而去,由于阴云密布,天幕低垂,依稀望去,这路好像伸出寒云之外一般。这里写的是送别之景,但融入了浓重的依依难舍的惜别之情。这一笔是情藏景中。
“寒云”二字,下笔沉重,给人以无限阴冷和重压的感觉,对主客别离时的悲凉心境起了有力的烘托作用。友人终于远行了,留在这旷野里的只剩诗人自己,孤寂之感自然有增无已。偏偏这时,天又下起雪来了,郊原茫茫,暮雪霏霏,诗人再也不能久留了,只得回转身来,挪动着沉重的步子,默默地踏上风雪归途。这一句紧承上句而来,处处与上句照应,如“人归”照应“路出”,“暮雪”照应“寒云”,发展自然,色调和谐,与上句一起构成一幅完整的严冬送别图,于淡雅中见出沉郁。颈联回忆往事,感叹身世,还是没离开这个“悲”字。诗人送走了故人,思绪万千,百感交集,不禁产生抚今追昔的情怀。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是全诗情绪凝聚的警句。人生少孤已属极大不幸,何况又因天宝末年动乱,自己远役他乡,饱经漂泊困厄,而绝少知音呢。这两句不仅感伤个人的身世飘零,而且从侧面反映出时代动乱和人们在动乱中漂流不定的生活,感情沉郁,显出了这首诗与大历诗人其他赠别之作的重要区别。诗人把送别之意,落实到“识君迟”上,将惜别和感世、伤怀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全诗思想感情发展的高潮。
在写法上,这一联两句,反复咏叹,词切情真。尾联收束全诗,仍归结到“悲”字。诗人在经历了难堪的送别场面,回忆起不胜伤怀的往事之后,越发觉得对友人依依难舍,不禁又回过头来,遥望远方,掩面而泣;然而友人毕竟是望不见了,掩面而泣也是徒然,唯一的希望是下次早日相会。但世事纷争,风尘扰攘,不知何时才能相会。“掩泪空相向”,总汇了以上抒写的凄凉之情;“风尘何处期”,将笔锋转向预卜未来,写出了感情上的余波。这样作结,是很直率而又很有回味的。
三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各题。
送严士元
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阖闾城就是江苏的苏州城,“倚棹”的意思是把船桨搁起来,由此可以看出,这两位朋友是在城外江边偶然相遇,稍作停留。
B.这首诗写景精细,远近结合,调动触觉、听觉、视觉多种感官来写朋友相见和离别时的情景。
C.颈联写景抒情,虚实相生,既写出了眼前薄暮时分落日去帆的景色,又蕴含游子远行和朋友惜别的特殊情感。
D.尾联与《芙蓉楼送辛渐》中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同义,希望严士元在遇到“我”的朋友问起我时,自己还有当年的那份初心。
2.这首诗的颔联让景、事、情同时显现。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颔联两句诗人一方面写景:春天细雨湿衣却看不见,落花轻轻飘落,无声无息。另一方面在写人,景中溶入了人是活动:畅聊不已叙谈久久,边说话边赏景。第三方面在于表达情感:形象而含蓄地表现出二人感情的深厚,相见的欢欣和惬意。
D项,“尾联与《芙蓉楼送辛渐》中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同义,希望严士元在遇到‘我’的朋友问起我时,自己还有当年的那份初心”错误。友人的远去,自然地激起了诗人心底的无限愁绪;因而他的临别赠言,听起来是那样令人心酸:严士元这次回去湖南,如果有相识的人问起诗人的消息,就这样回答他“青袍今已误儒生”,这是一句牢骚话。他认为自己当这一员小官,是很失意的,简直是耽误自己的前程了。可见并非“同义”,选项曲解文意。
本题考查对诗歌颔联的赏析能力。答题模式为:翻译诗句+结构思路+手法效果。题干为“这首诗的颔联让景、事、情同时显现。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此题重点赏析内容主旨和手法等方面。
颔联的大意为:目力难见的牛毛细雨,不知不觉湿润的衣襟。树上的残花飘然落地,轻轻漾漾地无一点声音。三四两句是有名的写景句子。诗人观察入微,下笔精细。表面看再写景物,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却似乎看见两人正在席地谈天。因为他们同时都接触到这些客观的景物:笑谈之际,飘来了一阵毛毛细雨,雨细得连看也看不见,衣服却分明觉得微微湿润。树上,偶而飘下几朵残花,轻轻漾漾,落到地上连一点声音都没有。这不只是单纯描写风景,仿佛看见景色之中复印着人物的动作,进而还可以深层次领略到人物在欣赏景色时的惬意表情。所以这首诗的颔联让景、事、情同时显现。
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包括:(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借代、对偶等。表现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等。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高中写作教学:路在何方
我远来是为的这一湖水
高中写作教学:等待春天
高中现代文阅读:最后的爆米花
高考写作指导:爱国爱民,强我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