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志昂〈红楼梦大观园的园林艺术〉:「园内的山,有大山,也有小山,一般是反映了我国园林叠石成山的传统手法,即小山用石,大山用土,石山并非全石,兼用薄土以植树生藤,土山亦非全土,有时也用石块稳土或作点景。」
一、大观园入口:第17回
左右一望,皆雪白粉墙,下面虎皮石,随势砌去,果然不落富丽俗套,自是欢喜。遂命开门,只见迎面一带翠嶂挡在前面。众清客都道:“好山,好山!”贾政道:“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则有何趣。”
一带翠嶂山石设计的总体审美意趣:蕴藉含蓄、大有丘壑
二、稻香村:第17回
一面走,一面说,倏尔青山斜阻。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
稻香村的整体色调:泥黄色--中性色,无个性。李纨,名字来源学者认为是来自于李白的诗“闺中理纨素”。
青山斜阻:象征礼教对寡妇的围困和隔绝。宝玉对稻香村长篇大论,发表抗议式宣言,某个意义来讲,就是透过宝玉之口,在这个相对自由、尊重个性的乐土,却有这样一处打造出来限定某个人身份的牢笼,这就是对李纨的活埋。
这座青山斜阻就像活埋李纨的坟墓一样,让她困在其内,与大观园咫尺,目睹着大观园的大观,却无法内化成为她生命的一部分。
三、栊翠庵:第49回
出了院门,四顾一望,并无二色,远远的是青松翠竹,自己却如装在玻璃盒内一般。于是走至山坡之下,顺着山脚刚转过去,已闻得一股寒香拂鼻。
李纨vs妙玉居所的共通之处
第一,基调底色单一;第二,都有山石阻隔;第三,植物--李纨红杏;妙玉红梅;第四,两人身份是同类人
但是李纨在《红楼梦》中唯一表示厌恶的人却是妙玉。为什么李纨讨厌妙玉?
妙玉虽然身在佛门,承受着和礼教接近的宗教的禁锢,表面上这种禁锢是对她人性的压抑,实际正相反,在这种禁锢下,妙玉反而得到了一般人都不能有的遂性自适的个人王国,把笼翠庵转换为唯她独尊的个人王国,以至于她的性格可以比林黛玉更加极端化的发展,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她可以把林黛玉都贬为俗人。
妙语的性格发展历程:“不合时宜,权势不容”----王夫人说她“骄傲些”----投到园内----生成放诞诡僻
“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是宗教和性别的双重越界。而这种越界必然对谨守界限的人构成冒犯与怨恨。
李纨心中除了对妙玉淡淡的嫉妒之外,就是对妙玉不守在界限中的逾越的怨恨和不满。这种不满并不是出自于一般的排斥反常的异类的心理而已,“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的性格和作为实际上造成了传统礼教所不容的性别越界和身份越界的双重叛逆,所以展现出横跨两个世界而因此不能归类的模糊性。
舍勒(MaxScheler,—)《道德建构中的怨恨》:怨恨的根源都与一种特殊的、把自身与别人进行价值攀比的方式有关。这种价值攀比往往是在等级内进行的。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的位置是安置好的,你必须在给自己安定的位子上来履行自己特别的义务。
而李纨因为履行礼教的义务(形如槁木安如死灰,竹篱茅舍自甘心)支配了她所有的生活的关系,她的自我价值感也只在这个位置的价值内打转。而一旦在攀比中,当李纨发现妙玉竟然逾越其应然的位置,就会引发道德建构的怨恨。
所以,李纨唯一公然表达对妙玉的不满,正是因为他们是同类。
四、蘅芜苑:第17回
第四十回贾母因见岸上的清厦旷朗,便问“这是你薛姑娘的屋子不是?”众人道:“是。”贾母忙命拢岸,顺着云步石梯上去,一同进了蘅芜苑,只觉异香扑鼻。
蘅芜苑的“石、瓦、转”特性:实用、人为,原始状态是富有生机和可塑性的泥土,为了人类的需要,被加以形塑化后,成为规格化的形态,隐含了宝钗的成长过程。
宝钗见他羞得满脸飞红,满口央告,便不肯再往下追问,因拉他坐下吃茶,款款的告诉他道:“你当我是谁,我也是个淘气的。从小七八岁上也够个人缠的。我们家也算是个读书人家,祖父手里也爱藏书。先时人口多,姊妹弟兄都在一处,都怕看正经书。弟兄们也有爱诗的,也有爱词的,诸如这些‘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他们是偷背着我们看,我们却也偷背着他们看。后来大人知道了,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才丢开了。所以咱们女孩儿家不认得字的倒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