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之夜,皇帝召集皇亲贵戚吃团圆饭。
华妃是盛大宴会的主办者。桌上摆放了耀眼的红梅盆栽。
皇上偶然一瞥,开始思念纯元,走向了纯元最爱的梅林。
红梅朵朵绽放,小园芳香四溢。
忽然,远处传来年轻女子的祈祷声。
一番询问之后,不肯露面的宫女,成为雍正的牵挂。
果郡王尾随而至。雍正由衷感慨:“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出自唐代诗人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
诗句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应该比北宋王安石《元日》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更众所周知。毕竟,提起后者,一般人还得询问:“屠苏”是什么?
刘希夷是唐朝诗人,今天河南汝州人。据史料记载:希夷美姿容,好谈笑,饮酒至数斗不醉,善弹琵琶,落魄不拘常检。
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创作方面。诗以歌行见长,多写闺情,辞意柔婉华丽,且多感伤情调。
《代悲白头翁》正是刘希夷的名篇。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好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
刘希夷首先用年轻女子坐看花落,感叹时光消逝,人生易老的悲凉,接着用老翁容颜干枯、身体衰老做对比,表达了人生从盛到衰,从热闹到萧索,到无人问津的现象,传递了享受生命,热爱生命,以及无奈和消极的价值观。
虽然有些消极,但是刘希夷揭露的生命规律和社会规律,无比正确。
关于这首诗和名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还有个故事,牵涉到另一位比刘希夷名气大的诗人。
相传唐朝著名诗人宋之问,是刘希夷的舅舅。
《唐才子传》中记载:舅宋之问苦爱后一联,知其未传于人,恳求之,许而竟不与。之问怒其诳己,使奴以土囊压杀于别舍,时未及三十,人悉怜之。
后一联就指“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宋之问诗才的声誉远远高于刘希夷,没有必要为了虚名,强取别人诗作,或者杀死对方吧?何况对方还是亲人。
宋之问的才气纵横,“龙门夺袍”事件可以说明。
武则天有一次在洛阳龙门香山寺,命群臣赋诗,规定先成者赐以锦袍。左史东方虬首先作成《咏春雪》,荣获锦袍。但是当宋之问的《龙门应制》被大家称颂,武则天立刻夺过东方虬的袍子,穿在宋之问身上。
这就是滑稽的“龙门夺袍”故事,从另一个方面也能看出宋之问出类拔萃的文才。
名句“近乡情更却,不敢问来人。”是宋之问所作。恐怕,比贺知章的“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都深入人心吧?
这杀外甥的污名,应该归咎于宋之问的人品,而不是文人之间互相嫉妒对方的才高八斗,干出匪夷所思之事。
宋之问曾经附庸武则天的面首,二张张易之、张宗昌。后来宋之问违反法律,偷偷潜回洛阳,藏在张仲之家,却派人向武三思告发张仲之之,导致对方家破人亡;宋之问之前依附太平公主,后又投靠安乐公主,得罪了太平公主。唐玄宗李隆基执政期间,宋之问因为之前涉及政治斗争,被赐死。
宋之问声名狼藉。因为一首诗,杀死外甥,很大程度上,恐怕,还是因为他一介文人,过于掺和政治生活,又见利忘义,立场摇摆的恶名。
不过,也说明刘希夷文才的高妙,他的《代悲白头翁》更加蜚声文坛,而”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也薪火相传,成为人们感慨时光流逝,应该珍惜生命的警句。
《甄嬛传》中,雍正亲见满园怒放的红梅,难免怀念纯元,酷爱梅花的亡妻。
纯元是真正的红颜薄命。皇上还未登基,就难产离开人间,永远告别了丈夫。
梅花是纯元的最爱,是纯元曾经风华绝代的象征,是雍正和纯元炽热爱情的象征,更象征着纯元在血泊中,走向死亡的悲惨。
绝代佳人突然离世,怎么说都是撕心裂肺的痛。
人生三大痛:少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
雍正四十多岁才登基,成为一国之君,和纯元刚成婚那三年,雍正时青年,却意外丧妻,悲痛可想而知。
当雍正听见年轻女子对着红梅祈祷,并且自己为对方的才情心起涟漪,当然会想起博古通今的初恋纯元。
当年,完美的纯元搅动了我心底一湖水。现在,这个年轻的女子依然做到了。这位女子大约像曾经的纯元,如花似玉,冰雪聪明。
我究竟是钟情还是多情?顺其自然吧。毕竟,青春妙龄,才华出众的女子最令人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