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是中国画的传统题材,尤其受到文人画家的喜爱。他们眼中的梅、兰、竹、菊,不再是单纯的自然景物而是君子的化身。梅,冲寒斗雪,玉骨冰肌、孤高自赏。兰,清雅幽香,芳草自好,洁身自好。竹,虚心劲节,直竿凌云,高风亮节。菊,凌霜而荣,孤标傲骨。画家用梅、兰、竹、菊来标榜君子的清高品德。
“四君子”是国画创作中惯用的素材,以梅、兰、竹、菊寓意高贵品质和崇高品德,古往今来凡文人雅士都喜用“四君子”表现自己卓尔不凡的情趣或者作为品德的鉴戒。表现正直、虚心、纯洁而有气节的思想感情。
梅:明清的画梅者举不胜举,如刘世儒、石涛、金农、汪士慎等,从风格来看,他们大体继承了宋人的疏冷和元人的繁密两种画风。
兰:兰花入画则比梅花晚,大概始于唐代。到了宋朝,画兰花的人便多了起来,据说苏轼就曾画过兰花,而且花中还夹杂有荆棘,寓意君子能容小人。南宋初,人们常以画兰花来表示一种宋邦沦覆之后不随世浮沉的气节,当时的赵孟坚和郑思肖,被同称为墨兰大家。
元代以郑所南画兰花最为著名,寓意也最为明确。据说他坐必向南,以示怀念先朝,耻作元朝贰臣;他画的兰花,从不画根,就像飘浮在空中的一样,人间其原因,他回答说:“国土已被番人夺去,我岂肯着地?”因此,欣赏绘画,也是必须了解历史背景的。而清人画兰,则以“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最为著名的了。郑板桥是一个注重师法自然的人,他画过盆兰。但尤嗜好画“乱如蓬”的山中野兰,为此,他曾自种兰花数十盆,并常在三春之后将其移植到野石山阴之处,使其于来年发箭成长,观其挺然直上之状态,闻其浓郁纯正之香味,因而得山中兰“叶暖花酣气候浓”的贞美实质。
竹:竹入画,大略和兰花相当,也始于唐代。唐代的皇帝唐玄宗、画家王维、吴道子等都喜画竹。据说到了五代,李夫人还创墨竹法,传说她常夜坐床头、见竹影婆娑映于窗纸上、乃循窗纸摹写而创此法。到宋代,苏轼发展了画竹的方法,放弃了以前的画家们的双勾着色法,而把枝干、叶均用水墨来画,深墨为叶面,淡墨为叶背。以后的元明清时代,画竹名家辈出,只要是山水或花鸟画家,没有不画竹的,而且开始强调竹的整体气势。不过,在众多的画家中,郑板桥的画竹也堪称为一绝。
菊:菊花入画则稍晚,大略始于五代,比起梅兰竹来说,表现菊花的作品则相对要少得多。根据画史来看,五代徐熙、黄筌都画过菊,宋人画菊者极少。元代苏明远、柯九思也有菊的作品。明清两代画菊的也不多。现有明代吴门画派中最享盛名的画家陈淳的一幅《菊石图》藏于首都博物愤,这是本来就较少的菊花作品中的珍品。
柯九思[-]-晚香高节图(局部)
-五代-徐熙-雪竹图
-北宋-赵昌《竹虫图》
-北宋-文同《墨竹图》
-南宋-杨无咎《墨梅图》
-南宋-杨无咎《四梅花卷》
-南宋-杨无咎《雪梅图》
-南宋-徐禹功《雪中梅竹图》(纸本设色,纵29.4厘米,横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
-南宋-吴炳《竹虫图》(瑞典斯德哥尔摩东方博物馆藏)
-南宋-吴炳《竹雀图》(绢本设色,纵25厘米,横25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南宋-赵孟坚《岁寒三友图册》
-南宋-赵孟坚《墨兰图》
-南宋-郑思肖《墨兰图》
-元-高克恭[-]-雨竹图
-元-张逊[大德年间]-双钩竹石图
-元-李衎[-]-四清图
-元-李衎[-]-双钩竹图
-元-李衎[-]-四季平安图
-元-李衎[-]-修篁树石图
-元-李衎[-]-双钩竹图
-元-李衎[-]-竹雀图
-元-赵孟頫[-]-幽篁戴胜图
-元-赵孟頫[-]-古木竹石图
-元-赵孟頫[-]-窠木竹石图
-元-管道昇[-]-墨竹图
-元-管道昇[-]-水竹图
-元-郭畀[-]-雪竹图卷
-元-吴镇[-]-墨梅图
-元-吴镇[-]-梅竹双清图(王冕画梅)-选吴镇画竹
-元-吴镇-枯木竹石图
-元-吴镇-墨竹谱(选)
-元-吴镇-筼筜清影图
-元-吴镇-仿东坡风竹图
-元-吴镇-墨竹坡石图
-元-吴镇-多福图
-元-柯九思-横竿晴翠图
-元-柯九思-双竹图
-元-柯九思-清秘阁墨竹图
-元-柯九思-晚香高节图
-元-王冕-梅花图
-元-王冕-梅竹双清图(吴镇画竹)-选王冕画梅
-元-王冕-墨梅图
-元-王冕-南枝春早图
-元-王冕-墨梅图
-元-赵雍-青影红心图
-元-吴瓘-梅竹图
-元-张彦辅-棘竹幽禽图
-元-邹复雷-春消息图
-元-顾安-风雨竹图
-元-顾安-拳石新篁图
-元-顾安-幽篁秀石图
-元-顾安-竹石图
-元-邓宇-竹石图
-元-倪瓒-竹枝图
-元-倪瓒-古木幽篁图
-元-倪瓒-梧竹秀石图
-元-王蒙-霜柯竹石图
-元-王蒙-竹石图
-元-刘秉谦-竹石图
-元-王渊-竹石集禽图
-明-边景昭[永乐-宣德,福建沙县]-三友百禽图
-明-边景昭[永乐-宣德,福建沙县]-竹鹤双清图
-明-朱瞻基[-,江苏南京]-武侯高卧图
-明-陈录[正统年间,浙江绍兴]-万玉图
-明-陈录[正统年间,浙江绍兴]-梅花图
-明-陈录[正统年间,浙江绍兴]-烟笼玉树图
-明-陈录[正统年间,浙江绍兴]-玉兔争清图
-明-陈录[正统年间,浙江绍兴]-书室清影图
-明-陈录[正统年间,浙江绍兴]-梅花推篷图
-明-陈录[正统年间,浙江绍兴]-推篷春意图
-明-王绂[-,江苏无锡]-淇渭图
-明-夏昶[-,江苏昆山]-墨竹图
-明-夏昶[-,江苏昆山]-夏玉秋声图
-明-姚绶[-,浙江嘉兴]-竹石图
-明-姚绶[-,浙江嘉兴]-竹石图
-明-姚绶[-,浙江嘉兴]-竹石图
-明-杜堇[成化-弘治,江苏镇江]-题竹图
-明-陶成[成化-弘治,江苏宝应]-北观图
-明-陶成[成化-弘治,江苏宝应]-蟾宫月免图
-明-唐寅[-,江苏苏州]-梅花图
-明-文徵明[-,江苏苏州]-霜柯竹石图
-明-陈栝[guā][tiǎn][嘉靖年间,江苏苏州]-雪竹图
-明-李流芳[-,安徽歙县]-山水花卉图
-明-徐渭[-,浙江绍兴]-菊竹图
-明-周之冕[-?,江苏苏州]-百花图卷(选)
-明-周之冕[-?,江苏苏州]-梅花野雉图
赵之谦[-,浙江绍兴]-老树铁梅
-清-崔鏏[清早期,内蒙古喀喇沁旗]-百雀图
-清-吴历[-,江苏常熟]-竹石图
-清-石涛[-,广西全州]-梅竹图
-清-金农[-,浙江杭州(居扬州)]-红兰花图
-清-金农[-,浙江杭州(居扬州)]-兰花图
-清-金农[-,浙江杭州(居扬州)]-红绿梅花图
-清-金农[-,浙江杭州(居扬州)]-梅花图
-清-金农[-,浙江杭州(居扬州)]-竹图
-清-汪士慎[-?,安徽歙县]-春风三友图
-清-汪士慎[-?,安徽歙县]-春风香国图
-清-汪士慎[-?,安徽歙县]-兰竹图
-清-汪士慎[-?,安徽歙县]-梅花图
-清-高翔[-,江苏扬州]-梅花图
-清-郑燮[-,江苏兴化]-《兰竹图》(88.3×59.5cm,扬州博物馆藏)
-清-郑燮[-,江苏兴化]-竹石图
-清-郑燮[-,江苏兴化]-《竹石图》(.6×cm,旅顺博物馆藏)
-清-郑燮[-,江苏兴化]-《竹石兰花图》(.7×.3cm,上海博物馆藏)
-清-郑燮[-,江苏兴化]-兰竹图
-清-郑燮[-,江苏兴化]-墨竹图
-清-李鱓[-,江苏兴化]-梅兰竹图
-清-李方膺[-,江苏南通]-菊石图
-清-李方膺[-,江苏南通]-兰石图
-清-李方膺[-,江苏南通]-潇湘风竹图
-清-罗聘[-,安徽歙县(居扬州)]-兰菇图
-清-罗聘[-,安徽歙县(居扬州)]-秋兰文石图
-清-罗聘[-,安徽歙县(居扬州)]-竹兰石盆图
-清-罗聘[-,安徽歙县(居扬州)]-竹石图
-清-罗聘[-,安徽歙县(居扬州)]-墨竹图
-清-华喦[-,福建上杭莆田]-桂树绶带图
-清-高凤翰[-,山东胶州]-雪菊图
-清-边寿民[-,江苏淮安]-歪瓶依菊图
-清-费丹旭[-,浙江湖州]-罗浮梦景图
-清-沈铨[-?,浙江湖州]-梅花绶带图
-清-沈铨[-?,浙江湖州]-雪中游兔图
-清-钱泳[-,江苏无锡]-临沈周梅花图扇面
-清-赵之谦[-,浙江绍兴]-老树铁梅
-清-赵之谦[-,浙江绍兴]-梅花石隐
-清-虚谷[-,江苏扬州]-东篱佳色
-清-虚谷[-,江苏扬州]-菊花图
-清-虚谷[-,江苏扬州]-梅鹤图
-清-虚谷[-,江苏扬州]-松鹤延年图
-清-虚谷[-,江苏扬州]-瓶菊图
-清-蒲华[-,浙江嘉兴]-老梅图
-清-蒲华[-,浙江嘉兴]-竹石四屏
-清-蒲华[-,浙江嘉兴]-菊花四屏
-清-吴昌硕[-,浙江安吉]-梅花
-清-吴昌硕[-,浙江安吉]-老干铁梅
-清-吴昌硕[-,浙江安吉]-菊寿图
-清-吴昌硕[-,浙江安吉]-四隅新篁
-清-张熊[-,浙江嘉兴]-梅竹鹤寿
-清-胡公寿[-,上海松江]-丹山紫凤
-清-胡公寿[-,上海松江]-朱竹图
-清-胡公寿[-,上海松江]-菊石图
-清-胡公寿[-,上海松江]-墨竹
-清-倪田[-,江苏杨州]-秋色
-清-倪田[-,江苏杨州]-秋菊
-清-黄山寿[-,江苏武进]-梅石四屏
-清-黄山寿[-,江苏武进]-篱前秋色
-清-俞礼[-,浙江绍兴]-空香沾手
-清-俞礼[-,浙江绍兴]-红梅
-清-俞礼[-,浙江绍兴]-秋容
转自月雅书画
坦腹斋主人张大拙